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卢照邻(约635-约68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6 题号:20608871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①此诗作于白居易从杭州刺史离任之时。任职内他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②甘棠,即棠梨,代指政绩。《史记》记载: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诗首句“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的艰险,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次句“帝王城”指“二兄”的出发地长安。
B.卢诗三、四句摄取了临别时的一个特写镜头,“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情,引人共鸣。
C.白诗首联描绘当时送别的盛况,展现出乡民们的热情与不舍,由此可知,诗人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
D.白诗语言典雅清丽,将一幅幅画面铺展开来。虽侧重叙事,却又不着痕迹地将深切情感寄寓其中。
2.这两首送别诗各自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司仓入蜀

卢照邻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

注释:①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典,卢照邻写本诗时已三十五岁,故称。②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陇云”两句为虚写,设想郑司仓跋山涉水早晚奔走蜀道的情景,前句写山路的高耸,后句写水路的凄清。
B.“关塞”两句以征马忍受长途跋涉的疲病、鸿雁忍受严寒气候的风霜之苦,极写行路的艰辛苦困。
C.诗题点明事件和送别对象,前两句中“离人”“游客”照应诗题,“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
D.最后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的秋风,在这凄楚的气氛中与友人无奈地分手。
2.《送郑司仓入蜀》是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3-20更新 | 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卢照邻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注】①紫塞:古代人们对长城的习惯称谓。②参驔:检查马匹铠甲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严整的对句,既指出交战双方,又介绍交战的地理位置。
B.颔联听觉与视觉描写相结合,渲染出汉军与匈奴交战时的紧张局势。
C.颈联写将士严阵以待,夜不释弓,晨不离鞍,随时准备跃马逐北。
D.本诗虽描写汉与匈奴之战,却反映了诗人对唐初战争惨烈的批判。
2.本诗的结尾句与高适的《燕歌行》的结尾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04-14更新 | 62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卢照邻

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

竹懒偏宜水,花狂不待风。唯余诗酒意,当了一生中。

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莺啼非选树,鱼戏不惊纶。

山水弹琴尽,风花酌酒频。年华已可乐,高兴复留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用“顾步”一词赋予春天以人格化特征。三春将尽,却又徘徊不忍离去。
B.诗人将蝶、竹、花刻画得精灵可爱,这些山村常见之物照应了诗题“春晚山庄”。
C.“独坐一园春”既写春色满园,又传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是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D.黄莺不在乎树木高低,自由地鸣唱,游鱼不惧怕垂钓之人,尽情嬉戏,尽显生机。
2.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5-27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