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2067178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建元六年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兵威使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夜郎者,临牂柯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符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乃且听蒙约。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蜀人司马相如者,长卿,亦言西夷邛、筰可置郡。使相如以郎中将往喻,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

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上患之,使公孙弘往视问焉。还对,言其不便。及弘为御史大夫,是时方筑朔方以据河逐胡,弘因数言西南夷害,可且罢,专力事匈奴。上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

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

(摘编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①皇帝专用的车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建元A六年B大行王恢击东越C东越杀王郢D以报E恢F因兵威G使唐蒙风指晓南越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的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李白曾流放此地。后人以“夜郎自大”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B.字,也叫表字,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一般男子二十岁冠礼时取字。如辛弃疾字易安,杜甫字子美。
C.元狩,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是第一个正式的年号,标志着中国建元时代的开始。年号多用于纪年,如“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或,“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中的“或”是“有人”的意思,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霞明灭或可睹”中的“或”语义并不相同。
3.下列关于选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蒙认为,南越王名义上是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如果借助夜郎的兵力,乘船而下,乘南越没注意而加以攻击,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
B.夜郎旁边小城镇都因为贪图汉朝的丝绸布帛,暂且接受了唐蒙的盟约。汉朝将夜郎设为犍为郡。司马相如也照此法在西夷设置了十余县。
C.公孙弘当了御史大夫,这时汉朝正修筑朔方郡城,他乘机屡次陈说开发西南夷的害处,可暂时停止开发活动,集中力量对付匈奴。
D.张骞认为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派人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
4.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越以财物役属夜郎,西至同师,然亦不能臣使也。
(2)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
5.汉武帝为什么最终下令停止了对西夷的活动,只在南夷设县和都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关,毋内诸侯B.愿伯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项伯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将军战河北D.秋毫不敢有所近
3.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蔽沛公B.若入为寿
C.头发指,目眦尽裂D.吾得事之
4.与“不如因善遇之”一句中的“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
C.击沛公于坐,杀之D.人之力而敝之
5.下列各句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项伯)平时和张良交好。
B.毋从俱死也——不要跟从(刘邦)一起送死了。
C.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内部的军队进来。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希望您把我的情况全部告诉(项羽),说明我是不会忘恩负义的。
2020-10-07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益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④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⑤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⑥寤:同“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首难                                首难:首先起义
B.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尺寸之地
C.奋其私智而不师                      私智:自己的聪明
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经商营利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兴暴也/于是太子预求天下利首
B.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度我至军中,公
C.奋其私智不师古/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D.欲力征,经营天下/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3.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声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一一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在文中已划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2020-04-27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职位仅次于令尹。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B.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宋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C.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低等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且多为芈姓(熊氏、若敖氏、薳氏、屈氏、昭氏、景氏、彭氏)之族。
D.三闾,战国时楚国官名,屈原贬后任此职。《史记·屈原列传》裴骃集解中说:“骃案《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日昭、屈、景。原(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可见三闾大夫是一种掌管三大姓的宗族事务之官。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的下属没写完,加上子兰的谗言,所以王怒而疏远了屈原。
B.屈原痛心怀王听力不好,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忧愁苦闷的意思。
C.怀王在国内迷惑郑袖,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D.面对渔夫的劝说,屈原表示宁可投入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也不会让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他在自投汨罗之前还写了《怀沙》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1-01-07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