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4 题号:2067179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她的孩子无疑要识很多字,她的孩子无疑要问她许多问题,就像她从小老是在她的母亲跟前问这问那。若是她领着孩子赶集(孕妇对领着孩子赶集有着近乎狂热的向往),她的孩子无疑也要看见这石碑的,她的孩子也会问起这碑上的字,就像从前她问她的丈夫,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开始了她的劳作:她要把这些海碗样的大字抄录在纸上带回村里,请教识字的先生那字的名称,请教那些名称的含义。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孕妇的手很巧,描龙绣凤、扎花纳底子都不怵,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于她来说十分陌生的大字。越看那些字就越不像字,好比一团叫不出名称的东西。于是她把眼睛挪开,去看远处的天空和大山,去看辽阔的平原上偶尔的一棵小树,去看奔腾在空中的云彩……它们分散着她的注意,又集中着她的精力,使她终于收回眼光,定住了神。她再次端详碑上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在白纸上落下了第一笔。

(铁凝《孕妇和牛》)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茹志鹃《百合花》)
B.“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鲁迅《故乡》)
C.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茹志鹃《百合花》)
D.“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鲁迅《故乡》)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她的孩子将来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要识很多字,要问她许多问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选文结尾为什么说孕妇“胆怯而又坚决”?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西游记》中孙大圣的隐身术到《哈利·波特》中哈利的隐身斗篷,实现隐身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_____①_____,是因为物体会将照射到其表面上的光线分散开,并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要想实现隐身,就必须有一种材料能够引导光线绕开物体的阻挡,然后进入人的眼睛,人们就会透过物体看到背后的事物,从而实现光学隐身。

隐身狭义上仅仅指用眼睛看不见,_____②_____,就称之为在这种探测手段下隐身。隐身飞机、隐身舰艇等可以避开雷达、声呐等手段的探测,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因此隐身技术成为各国在军事领域的研究焦点。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隐身衣吗?答案是肯定的。众所周知,很多物体包括人体都具有跟周围环境不同的温度,据此不同,可以利用测温装置,比如红外探测器发现物体。因此,科学家们通过类似的原理,设计了针对热流传播方程的热学超构材料并制造相应的隐身衣——热学隐身衣。当穿上它时,_____③_____,从而实现热学隐身。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板就好像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
B.鲁侍萍:(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C.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难道是竞赛的辩证法?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23-05-29更新 | 20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1.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点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
2.文中画波浪线的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互换不妥。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没有了绝望和悲观”,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
2024-02-28更新 | 42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桥外,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①_____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得像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____②____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藉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______③_____,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眩晕   虚无缥缈   豁然开朗
B.闪烁   虚无缥缈   茅塞顿开
C.眩晕   扑朔迷离   茅塞顿开
D.闪烁   扑朔迷离   豁然开朗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划线句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24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