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208671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余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败刺史府门。既至,敞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乃听事堂之东为轩,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然而非所敢望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

材料二:

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贵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

(节选自韩愈《与李翱书》)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B.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C.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D.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文中指开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意思不同。
B.以为,文中意为认为,与《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为”意思相同。
C.先人,文中指祖先,“先”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称,如“先父”“先哲”等。
D.自处,指安置自己,与《〈论语〉十二章》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省”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因为获罪被贬为筠州税务官,因为当地洪水泛滥,官舍破弊不能居住,于是他只能暂时居住在部使者府。
B.苏辙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本想作为工作之余休闲的地方,然而繁琐的工作却让他的想法落空。
C.苏辙的理想是摆脱琐事杂务,归隐乡里,栖身于简陋的房屋中,寻求颜回之乐,这与材料二中韩愈汲汲于名利形成鲜明对比。
D.韩愈曾经在京城度过八九年,每天只能靠求人来维持生活,当时还没感觉,如今回想起这些过往仍让他感到悲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2)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
5.关于颜回能够“安贫乐道”的原因,苏辙和韩愈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以为轮,其曲                  中:符合
D.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拒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终日思矣                    蟹六跪二螯
B.青,取之                       而青
C.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成渊,蛟龙生
D.使然也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3.对下列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槁暴                                      有:通“又”
B.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C.吾终日而思矣                            尝:通“曾”
D.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0-09-18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送石处士序(节选)

(唐)韩愈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朴于衣食,劝仕不应。与先生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授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与友别,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威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

(有删改)

材料二: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唐)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牛,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鉄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然取拔亦多,若政有所不通,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私怨于尽取也。

(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于是A撰书B词C具D马币E卜日以授F使者G求先生H之庐而请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龟卜”指古人用龟甲灼裂来预卜吉凶,材料二中“缙绅”即“搢绅”,把笏板插在带中,引申指士大夫。
B.“归输之涂”中“涂”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涂”用法和意思均一样。
C.“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中“致”与“然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的“致”意思不同。
D.“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中“不市”与《促织》中“操童子业,久不售”中“不售”同义,均为不愿为世所用之意。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乌公与从事的两问两答,问简而答详,塑造石处士生活简朴、学识超群、在寇聚于恒时能挺身而出的隐士形象。
B.从事称赞乌大夫文武双全,忠孝兼备,为国而非为己求才,使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乌公的形象。
C.“马群遂空”不是说冀北没有马,而是说没有良马了,下文说“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也是同样的道理。
D.乌公任用温处士是请石生做介绍人的,因此必须提及石生;提及石生,又可见乌公能广揽贤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
(2)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5.赠序文主要是叙说友谊,表达友朋间的情谊,而韩愈则以推陈出新的笔力和超凡脱俗的才情,扩大了赠序文的写作内容,被姚鼐称赞为“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两则材料中作者寄予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5-02更新 | 2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出:超出。
B.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于其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
D.吾未见其                                明:清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B.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C.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0-12-15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