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维(701-76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2099330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其三)

[唐]王维

一身能擘①两雕弧,

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②,

纷纷射杀五单于③。


[注]①擘(bò):分开。②白羽:箭。③五单于:原指西汉后期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行》(其一)第三句中的“意气”内涵丰富,包括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
B.《少年行》(其一)第四句“系马高楼垂柳边”,通过马、高楼、垂柳等意象,从正面直接表现了少年游侠的豪纵气派和意气风发。
C.《少年行》(其三)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D.《少年行》(其三)中,一个“偏”字,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但毫不畏惧,潇洒自如,耀武扬威。
2.同样为少年形象,王维《少年行》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王维(701-761)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标,常借指时间。②袁安:东汉大臣。《后汉书·袁安传》载,有一年,洛阳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独有袁安门前积雪如故。洛阳令按户查看,只见袁安直挺挺地躺着。便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应当去求人。③翛(xiā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题目可以得知,这是一首思友之诗。冬晚遇雪,对雪思人,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中王维在冬日的寒夜想到了友人,通过虚写友人在镜中看到自身衰老的模样,表达对友人的关怀。
C.王维写雪不同于常人。颔联笔墨空灵,从“风惊竹”到“雪满山”听觉到视觉的转换,使诗歌富有层次感。
D.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指胡居士,含蓄地表现出胡居士在困难面前不乞求于人,固穷守志的风骨。
2.王国维把中国古诗词里的审美境界分为两种: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分析诗歌颈联是怎样体现“无我之境”的。
2024-04-20更新 | 1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青溪的美景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借助这些描写,诗人以青溪美景之素淡来喻指自身品行之淡泊。
B.诗人一开篇,就用通俗质朴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一次到黄花川,一定会游览青溪,表达了自己对青溪的喜爱。
C.“随山将万转”,写出了青溪山水无碍流淌的气势,这样的青溪水,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D.全诗语言清丽动人,摹声绘色,托物寄情,读之让人回味无穷。
2.王摩诘状景抒情之诗,历来为文人所称颂。请品味“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两句的妙处,赏析其艺术手法。
2022-01-06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②青草瘴:《番禺杂记》载“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③夏口:古城名,在今湖北武汉。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二地均在郴州以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杨少府到了衡山与洞庭后,眼前看到的是孤冷的秋月,耳中听到的是凄切的猿啼,一股悲凉之气腾然而起。
B.颔联细探迁客心曲,当贬谪之地越来越近时,偏偏南风颇大。乘着南风本可北归,但因被贬谪而无法顺风回去,故而“恶”起南风来。
C.颈联是诗人的祈祝,他祈愿明年春天江水盛大、青草茂盛时,杨少府能够行经湓城、夏口,顺利到达贬所。
D.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后,谪居三年,不幸去世,此联暗含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惨结局的担忧。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2019-06-07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