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3 题号:2103115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首“咏物诗”,诗人视角独特,以第二人称来抒情达意,把马人格化,生动而饶有趣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既交代了此马与自己长期患难相依的关系,又写出了它现在的状态。
C.颈联写此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一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2.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病马”与诗人的相似之处。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注】①八仙:指诗中的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个人物。②麹(qū)车:酒车。③移封:改换封地。④衔杯乐圣称避贤:喜喝清酒而不喝浊酒,李适之以此暗讽遭李林甫排挤罢相之事。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章骑马似乘船”两句,写出贺知章因年老眼花而骑马落井的情态。
B.“汝阳三斗始朝天”三句,抓住人物特殊身份,活画出他的享乐之态。
C.“苏晋长斋绣佛前”两句,表现人物无法抵御诱惑而产生的矛盾行为。
D.“焦遂五斗方卓然”两句,渲染了人物酒后卓越的见识和雄辩的口才。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白眼”,与黄庭坚《登快阁》“青眼聊因美酒横”中“青眼”意味是相同的。
B.本诗中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诗中的李白形象差别较大。
C.本诗与《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同为七言歌行体,都是一气呵成,并且一韵到底。
D.本诗的风格幽默谐谑,情绪颇为欢乐,语气很是轻快,与作者一贯的“沉郁”诗风不同。
3.《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开生面的“群像诗”。诗中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请分条概述,每条举两例说明。
2023-08-09更新 | 2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明题目,诗人看到“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视线由近及远,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写自己将迟暮之年付诸“多病”之身,但未有贡献报答“圣朝”,流露出惭愧之意。
C.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结构巧妙。
D.本诗表现了诗人虽身居草堂,但依旧心忧边疆。这份爱国之情,深沉强烈,感人至深。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2021-09-01更新 | 2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阗州(今四川阗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济时:即救时。④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岁暮”二字,不仅指“时序岁末”,而且喻指杜甫已入暮年,也喻指风雨飘摇的晚唐,一语双关。
B.首联中的“还”字既指战事永无宁日,也表达了羁旅漂泊的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叹息。
C.“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的想象,他想象着朝中大臣到底会是谁来边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兴奋、对于朝中大臣的赞扬。
D.本诗艺术手法很有特色,综合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
2.请赏析“鼓角动江城”一句中的“动”字。
2022-11-26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