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 题号:210428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旦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要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B.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C.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D.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晋、秦、宋、卫等国国君常称“公”,而楚国国君常称“王”。
B.“比旦而拱”与“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的少数民族、在古代,对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
D.“拜命之辱”“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不同,前者是“拜谢”,后者是“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
B.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勤政爱民,后来庭中的桑、楮竟然消失了。
C.武丁听祖己说,得知国家面临危亡的情况后,就约束自己,检点行为,追思先王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
D.孔子否定了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他希望宋君能够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过错,后来宋君果然对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诫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

孔子观于周庙,而有款器焉。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右坐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叹曰:呜呼!有满而不覆者哉!《易》曰:‘不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

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秦强?对曰:不如秦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孟尝、芒卯之贤。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申旗伏瑟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范、中行氏,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裹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满者三板。智伯行水,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骏乘。智伯曰:‘吾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虽强,不过智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愿王之必勿也。于是秦王恐。

成回学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问其故何也,回对曰:臣闻之,行者比于鸟,上畏鹰鹤,下畏网罗;夫人为善者少,为逸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祸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节之亏。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首曰:君子哉!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节选自《说苑·敬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B.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C.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D.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接于车上/而智氏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与“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两句中的“恶”字含义不相同。
B.“今时韩、魏与秦孰强”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孰”字含义相同。
C.“率弱韩、魏以伐秦”与“自伐者无功”(《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中的“伐”字含义不同。
D.“愿王之必勿易也”与“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易”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谚语说,警惕的人不会被辱骂,善于反省的人则不会被侮辱,而那些心无警惕,不善反省却能够保全自身的人,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B.秦昭王认为,秦国比韩、魏要强大,身边的近臣也一致赞同,申旗却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秦国不比智伯强大,而当下韩、魏的实力不容轻视。
C.成回向子路学习,对子路恭敬不已,他认为,人世间做善事的少,进谗言的多,虽然年已七十,却依然坚守节操,因此子路称他为君子。
D.齐侯问鲁哀侯,为何年纪轻轻却这么早抛弃自己的国家。鲁哀侯说,当太子时听劝谏却不采纳,爱护他人却无亲近,内外交困,所以弃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右坐之器,满则覆,虚则欹,中则正,有之乎?
(2)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也。
2023-09-16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主之害,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节选自《荀子·致士》)

材料二: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腐于酒,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不信,害霸;信而复使小人参之,害霸。桓公:善。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三:

马周,博州茌平人也。贞观五年,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时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周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其能,问何,何对曰: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周有机辩,能敷奏,深识事端,故动无不中。太宗尝曰: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十八年,历迁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职兼两宫,处事平允,甚获当时之誉。又以本官吏部尚书。太宗尝谓侍臣曰:周见事敏速,性甚慎至。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既写忠诚,亲附于朕,实藉此人,共康时政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B.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C.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D.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授监察御史/累除中书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不肖”意思相同,都是指“对父母不孝顺的人”。
B.材料二中的“爵”是古代的盛酒器,与“爵位”中的“爵”含义不同。
C.材料三中“太宗怪其能”的“怪”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的“怪”用法不同。
D.材料三中“又以本官摄吏部尚书”中的“摄”表示代理官职,这说明马周深受重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荀子认为吸引人才前来归附的根本举措是君主要修明道德,这与“耀蝉”时要“明其火”的道理是一样的。
B.材料二中,管仲认为故意让酒肉腐坏,虽然不是最尊贵的行为,但并不妨害君主的霸业。
C.材料二中,孔子认为假如范中行氏没有看轻不肖的人,不肖的人就不会产生仇恨,它就不会灭亡了。
D.材料三中,唐太宗让百官上书谈论政事得失,马周替常何陈述了有利于国家的二十多件事情,这些事都合太宗心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2)我于马周,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5.通过材料二中管仲的观点可以推知重视贤人的态度,包括“知而用之”“用而任之”“任而信之”“信而勿使小人参之”等。你认为材料三中唐太宗的做法体现了上述哪些态度?
2023-03-10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蓄积粮食,三军之体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赵人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起来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赛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赛乎?武安君曰:“秦破赵军于长平,不遂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长幼以益其众,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体以下死士。臣人一心,上下同力。攻其列城,必未可拔。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武安君曰:“不听臣计,今果如何?”王闻之怒,因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院之,是足以死。”遂自杀。秦人怜之,乡皆祭祀焉。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B.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C.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D.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君尝以寡击众/取胜如神况/以强击弱/以众击寡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者父母双亡,与《陈情表》“祖母刘愍臣孤弱”的“孤”含义相同。
B.微,文中指“无,没有”,与《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含义相同。
C.伍,古代军队最小单位,由五人编成,与《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的“伍”含义相同。
D.邑,泛指城市以外的区域,与《促织》中的“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认为赵国此时君臣一心,发展农耕,休养生息,已不能轻易攻打。
B.武安君认为应趁赵国长平之战被击败、惊恐畏惧之时一鼓作气将其消灭。
C.秦昭王认为不依靠白起也能灭赵,故继续进军,却围攻不下,死伤惨重。
D.秦昭王亲自去找白起,要求他抱病带兵,建立功勋,却没得到满意答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
②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5.太史公评价白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请结合文本,概述白起之“长”“短”。
2023-02-09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