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211489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魏主A至瓜步B坏C民庐舍D及E伐苇F为筏G声言H欲渡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
B.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还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就是干支纪年法。
C.处置,有“安排、处理”和“处罚、惩治”之意,文中意是前者,指江湛一人全权安排处理军事要务。
D.“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趋向,走向”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
B.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
C.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
D.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
(2)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5.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发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愈请乘遽先入汴,说韩弘使叶力。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相。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成天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今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徒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B.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C.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D.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兄,长兄。古有长兄如父之说,父逝,长子需照顾弟妹以尽扶养、教育之责。
B.宫市,唐德宗时派宦官在长安购买民间货物,称“宫市”,付价甚少或不付价。
C.权知,代掌某官职。也就是暂行某官职的职权,实为正式任命拜授之前的试用。
D.宣慰,指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也可用作官职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喜好读书,学识甚为渊博。他每天所识记的多达上千百字;长大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学说,后来考中进士。
B.韩愈耿直忠贞,敢于犯颜直谏。他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尽职守责,关心民生疾苦。在潮州刺史任上,他因鳄鱼之患亲往祝祷,并且又着手解决了以儿女为隶的积弊。
D.韩愈为人真诚,乐于成全后辈。他与人交往,绝不欺诈善变,态度始终如一;常常指点教授后辈,帮助他们取得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②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5.韩愈在其嫂郑氏离世后,为何要“服期以报”?
2023-02-12更新 | 10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林积传

①林积字公济,福建尤溪人。庆历六年登进士乙科,补循州判官。尝覆讯强盗,狱多平反。忤提刑意,提刑初欲荐积,因是已之。积笑曰:“失一荐而活五十八人,何憾焉?”寻知吉州安福县。安福为江西剧邑,折讼日数百纸,无留狱。

②徒知真州六合县。开陂塘三十六,以兴蓄泄灌溉之利。转太常博士。赴阙,王安石方以知制诰召,遇于道,揖之曰:“公非六合博士耶?志君之能久矣。请见于私舍。”积卒不往。改屯田员外郎,继改都官员外郎,赐五品服。久之,二亲怀归。积曰:“仕为吾亲耳。亲不乐,焉用仕?”乞监部武军税以便养,得请。监司惜其才,令权知建州建阳县。

③未几,丁母忧,积跣足冒雪霜,负土为坟,庐其侧。方卜葬,有雀三足翔于前,得赤蛇穴中。葬前一日,大雨如注。积哀郁,遂霁。既封,雨复作。郡守表于朝,诏赐粟帛,且旌其孝。

④服除,累迁提举广南东、西路银铜坑冶市舶。民以银铜入官,官负其直,以故废业。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除江西转运判官,徒广南东路提点刑狱。疏言:“二广士人多贫,职田厚薄不一,欲俸赐均等,以养其廉。”久之,以覃恩授朝议大夫,知福州兼本路兵马钤辖,加中散大夫。将赴阙,道除淮南转运使。淮南漕輓重于诸路,岁欠财乏,则贷于发运、常平二司,故所欠至百余万。积至,督促倚办。率用中制,百废俱举。元祐六年六月,卒于官,年七十有一。

⑤积性廉谨,不苟取。少时入京师,宿蔡州旅邸,有遗锦囊床间者,启视之,则北珠数百颗也。旦询主人,知前夕巨商宿其室,徉语曰:“商,吾故人也。脱复至,幸嘱来上庠相访。”且揭于室曰:“某年月日,剑浦林积假馆。”既行,商人物色至蔡邸,见其牓,急往访积。积具以告曰:“可投牒府中,当悉以归。”商如其言,悉还之。历官勤慎,事无大小,豫为条目,处繁若简,吏无所容其奸。自宰六合,为王安石所知,及历郎卿,在京师以公事见王安石政府,退不复私谒。安石虽素器之,终以鲠挺,故不大用。

(选自《宋史翼》)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忤提刑意(              )(2)商人物色至蔡邸(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官负其直(       
A. 辜负       B. 承担       C. 倚仗       D. 亏欠
(2)脱复至(       
A.轻率   B.如果     C.离开   D.遗失
3.对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B.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C.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D.积出在官/滞货偿之坑冶课利/复集历知/齐州泗州以课最召见。
4.把下面句子译成成现代汉语。
寻知吉州安福县。安福为江西剧邑,折讼日数百纸,无留狱。
5.本文第②和第⑤段均写到了王安石对林积的态度,用意有何不同?
6.就“拾珠”一事分析林积的“廉谨”表现在何处?
2019-04-22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横道杀伤。                                 凶:凶险
B.闾里未尝                                        让:责备
C.辞师受《论语》《尚书》,日千字       讽:背诵
D.游必择友,不好                           苟:草率,随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岁仓卒国绝,因家                           盘盘焉,囷囷
B.或书丑得鞭                                        为己任
C.处逸乐欲不放                                 有是四端自谓不能者
D.俗材因微过                                        “恕”乎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充极少说别人的短处,而愿意说别人的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2)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2021-12-2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