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212106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中丞传后叙(节选)【注】

韩愈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抗而不降乎?焉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进明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强留之,具食与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因拔所佩刀,断一指,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将斩之;又降霁云。巡呼云曰:不可为不义屈!即不屈。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及城陷,巡将戮。巡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注】本文是韩愈为安史之乱期间睢阳(今河南商丘)守将张巡、许远而作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B.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C.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D.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诚畏死”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诚”字含义不相同。
B.“贼”,名词,中国古代可指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文中指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叛军。
C.“小人”有“人格卑鄙之人”“地位低下之人”和谦称自己等义,文中用的是第一种。
D.“巡就戮时,颜色不乱”与“金就砺则利”(《劝学》)两句中“就”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翻阅家中旧书《张巡传》,发现《张巡传》虽详细周密,但仍有缺失,没有为爱国守将许远作传,且有关雷万春的事迹不全,因而写下这篇文章。
B.睢阳城被叛军攻破后,张巡先于许远而死,张、许两家的子弟认为许远因为怕死而投降做了俘虏,韩愈依据实情展开分析,对此进行了有力反驳。
C.议论的人认为城池被攻陷,是从许远所守之地开始,由此诽谤诋毁他,作者则以人的内脏受到侵害、绳子受力扯断为喻,阐发道理,为许远正名。
D.南霁云向贺兰进明求救时,睢阳城形势危急,断粮一个多月,贺兰进明出于私心,不顾在座众人反对,坚持不派救兵,城破之后,南霁云不屈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文章借张籍之口讲述了有关张巡的什么事迹,分别突出了人物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韩愈(768-824)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未见其               明:明智
B.士大夫之                  族:类
C.圣人无                  常:固定的
D.作《师说》以        贻:鼓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师不必贤弟子            ②不拘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     ②问之,曰:彼与彼年相若
C.①今智乃反不能及        贤不及孔子
D.①小学大遗                  ②群聚笑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B.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那童子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选文在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时主要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比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
D.选文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19-10-16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①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②而骄也。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剽而不留:轻浮没有根柢。②偃蹇:骄傲不恭。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即辞赋,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
B.陈,述说。
C.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D.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指人物传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文和韩文都对唐代士大夫之族以相互学习为耻的世风进行了批判。
B.面对世人对“好为人师”的指责,韩愈表现得勇敢而柳宗元则显得顾虑重重。
C.韩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多种方法,论证了“行古道”的重要性。
D.柳宗元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生动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5.柳宗元对写文章有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2024-02-02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小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輮以为轮,其曲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节选)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輮以为轮,其曲规    中:合乎
B.今其智反不能及                    乃:竟
C.官盛则近                        谀:奉承拍马
D.木直中        绳:规矩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欲人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绝江河           犹且从师问焉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3.下列句子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
4.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转徙于江湖间。
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道也
A.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非能D.位卑则足
6.下列对《师说》和《劝学》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B.《师说》中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了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C.《劝学》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的道理,而《师说》中用对比法论证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2022-11-28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