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0 题号:2126561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县中池竹言怀

(唐)钱超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

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

【注】①漆园:庄子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于选取典型的意象,诗中的“丛篁”“荷香”就有《离骚》中屈原的香草美人传统。
B.诗歌的九、十两句,体现了诗人忘记世俗的机心,追求心中的志向。其中“宁”是“岂,难道”的意思。
C.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D.诗人末尾借用漆园吏的典故,委婉表达了对不能接到朝廷征召的担忧。
2.本诗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县官形象。诗歌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人物的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下列对上面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在对梦境的淡淡追述中,将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写得极为沉痛。
B.苏词“小轩窗,正梳妆”一句,以当年闺房的常见场景呈现词人心中妻子美丽温婉的形象,更反衬亡妻之痛。
C.贺词“旧栖新垅两依依”,这一“旧”一“新”,将自己和亡妻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D.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一句借景抒情,形象而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丧偶之痛和孤独凄凉。
2.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两首词的艺术各具特色,请结合两首词的最后两句分析。
2022-11-10更新 | 3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汤式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滴碎金砌①雨,敲碎玉壶冰。听,尽是断肠声!

【注】①金砌,装饰华美的台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为聆听筝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空环境。
B.“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从演奏者使用的乐器角度,表达了对筝曲的赞美:筝曲的音律十分和谐,演奏者的指法也清纯雅正。
C.“恰流莺”四句以莺语、鸿鸣、滴雨、敲冰等丰富悦耳的音响,声情并茂地展示筝曲之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作者以“听,尽是断肠声”结束全曲,既承前文“诉衷情”的情思,又与上句“敲碎玉壶冰”相照应。
2.本诗与《琵琶行》同是描写音乐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10-14更新 | 1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

苏 辙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注:①苏辙晚年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和被免官赋闲在家,还曾一度被褫夺俸禄。一家老小主要靠种地为生。此诗即写于这一时期。⑵社:此处指秋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土地神报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清淡如话,既无华丽辞藻、难解词汇,又能对仗灵活、格律工细,可谓炉火纯青。
B.首联说因为自己的懒散招致别人的嫌弃,好在老天有眼还肯眷顾我这贫病之人。
C.颔联写蚕吐丝作茧冬裘已备,麦子成熟新汤饼可供食用,表达了衣食不愁的富足安乐。
D.颈联写农人早出采桑,露水湿足;捡拾麦穗,夜幕方归。表现了劳动的艰辛。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023-09-21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