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A卷语言文字运用专练)
全国 高一 单元测试 2024-03-31 2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

一、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偏远
B.晋函陵:军队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何之有:厌恶             而夕设版焉:渡河
D.与郑人:结盟             又欲其西封:延伸、扩张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则曰:平日、平时                 今也民之产:规定          于家邦:治理
B.乎大国之间:夹处                  构怨于诸侯:结怨            中国而抚四夷也:统治
C.乃《经首》之会:合乎            彼节者有:间隙            刀而藏之:揩拭
D.批大郤,大窾:疏通               俯不足以妻子:养活       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民而王(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也(吝啬)            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
C.足以秋毫之末(视力)               ,然后知长短(估量,考虑)
D.天下之欲其君者(憎恨)            我虽不,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4.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吾得事之                           (2)人如恐不胜            (3)常以身蔽沛公
(4)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5)沛公霸上
(6)沛公欲关中                       (7)范增数项王            (8)芷阳间行
(9)项伯驰之沛公军                 (10)此其志不在          (11)项伯杀人,臣
(12)吏民,封府库                  (13)素留侯张良
A.(1)(2)(3)/(4)(5)(6)(7)(8)(9)/(11)(12)/(10)(13)
B.(1)(2)(4)(5)/(6)(7)(12)(8)(3)(9)/(10)(11)/(13)
C.(1)(2)(3)/(4)(5)(6)(7)(8)(9)/(10)(11)(12)/(13)
D.(1)(3)(9)/(2)(5)(6)(7)(8)(12)/(4)(11)/(10)/(13)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5. 下面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的是(     
A.以易大,彼恶知之               轻暖不足于体与
B.吾老,以及人之老               固不可以敌强
C.欲辟土地,秦楚                  抑王兴甲兵,士臣
D.,然后知轻重                      于寡妻,至于兄弟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6. 下列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约为婚姻             ②臣战河南                    ③沛公居山东                  ④项伯许诺
所以谴将守关者   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⑧君王为人不忍
A.①④⑧B.②③⑥C.②⑤⑦D.④⑥⑧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7. 通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已:通“矣”,语气助词。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罔:通“网”,张网以伺,犹言陷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D.则盍反其本矣!                      盍:通“盖”,“何不”的合音字。
2022-04-12更新 | 4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8.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令将军与臣有郤
C.范增数目项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距关,毋内诸侯
2022-02-16更新 | 1241次组卷 | 4卷引用:03 鸿门宴-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9. 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作榜样。
B.对曰:将以衅钟                 衅:通“釁”,取牲血涂钟行祭。
C.无以,则王乎?                 以:通“已”,止。
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0. 对下列加点“为”字的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相 ②击破沛公军 ③皆龙虎 ④谁大王为此计者 ⑤君王人不忍 ⑥窃大王不取也 ⑦若属皆且所虏 ⑧军中无以乐 ⑨何辞
A.①③⑤⑥⑧⑨/②④⑦B.①③⑤⑥⑧/②④⑦/⑨
C.①③④⑤⑥⑧/②⑦/⑨D.①③⑤⑥/②④⑦⑧/⑨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吾一日长乎尔       ②加之师旅       ③宗庙之事,会同       其礼乐,以俟君子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晋                         若亡郑而有益
B.夫晋,何厌有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C.又欲肆西封                           还也
D.子亦有不利                           若不阙秦,将取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3. 下列各项中,两句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舆薪之不见/莫之能御也
B.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大王来何操/未之有也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可使有勇                    ②加之以师旅                    ③不吾知也                           ④何厌之有
⑤是乃仁术也             ⑥良庖岁更刀,割也             ⑦敢以烦执事                    ⑧构怨于诸侯
⑨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B.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C.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D.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①_____。压抑、拘束的书法艺术引不起人的美感,而“自由”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快乐。而秦篆未被认为实现审美“自觉”,正是缺乏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熟为人知的《庖丁解牛》,庖丁屠宰切肉原本极其辛苦乏味,但让他获得“为之四顾”的精神享受,获得“踌躇满志”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就与其“割肉声”“莫不中音”、解牛动作②“_______”密切相关。庖丁解牛已成为超乎劳作之外的高级舞蹈,臻于无为无不为的高级创造,弥漫着通于技艺、③___________的高级自由。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6. 请以下面句子为起句,结合《项羽本纪》和《鸿门宴》的有关内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70字。
经典名作无一不是描摹历史人物的画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17. 给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5字。

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1)____________”,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他希望建设的正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2)_____________ ,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罚而重教化,对民众应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不只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为政》)。而要做到这一点, (3)___________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18. 请在横线上填入一句话,作为下面文段的主旨句。

刘邦在洛阳宫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管理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兵打仗,攻城夺池,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代的人中之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来,学者们通过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记录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论语》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论语》的解读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学者们通过对《论语》逐字逐句地解读,揭示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念。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表明了重视传统和经验的重要性。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则体现了孔子对于师德和教育的看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论语》的应用是研究的另一个方面。《论语》中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可以指导人们的言行和处世之道。例如,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道德准则,即不要。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中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此外,《论语》中还有关于领导力,教育、家庭伦理等方面的智慧和教诲,对于现实生活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9.请以“《论语》”为主语开头,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四个较短的句子,使之与下文衔接自然紧密。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相反,它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还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造成的。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中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总体而言,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但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同为儒家经典,《论语》与《中庸》和《大学》相比,传递出的是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之感。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3.文中运用了杨绛先生阅读《论语》的事例,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和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对口语的运用是非常出色的,他人在宫廷,笔下并无一点儿宫廷气,(  )几十万言,没有一句像皇帝秘书的口吻。中国人似乎张力有限,容易被他的社会角色所霸占。司马迁显然是个例外,他有两张脸,表面的模糊, 。作为旷世大学者,他一直心向民间,他的民间立场一点都不勉强。他曾是黄土高坡的放牛娃,漫山遍野奔跑。所谓文章(  ),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司马迁不缺这个,他反而是真情太多,必须加以压缩,有时还要伪装,以春秋笔法,以(  )的方式讲出来。他一生都在读书,行路,行了十万里路。他为后世文人的修炼树立了楷模。李白漫游天下,学的就是司马迁——游历、学历、经历,三者合一。     ,比如伟大的曹雪芹,他走的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精神之旅。

,寥寥数语,人物就活灵活现。大处把握和细节铺陈,他都做得很到位。后世文人,不但写散文的推崇他,连明清小说都在它身上汲取营养。《古文观止》选他的文章,数量超过苏东坡和欧阳修。他是模糊文本的先驱,用小说和戏剧手法写项羽,写刘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鸿门宴”的紧张气氛,本身就像戏剧,不同的人物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中国历代大文豪,几乎无不推崇司马迁,所谓道德文章,人品与文品,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

24.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成语。
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现在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因为在这种社会结构里,从己到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所以孟子说他“善推而已矣”。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26.文中加点句如改成:“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7.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说说其中引号的用法。
(1)展示了国内第一幅“非遗+科技”的动态交互苏绣作品。
(2)《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
28.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在……下”和“在……里”表意不同,请简要说明。
(1)在形状记忆材料和感温交互等技术的加持下,指尖轻抚绣品,便可触发蝴蝶振翅,花瓣舒展。
(2)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别人写文章是为了哲学,为了政治,为了争辩甚或为了富贵,庄子写文章似乎只为了打发他的天才,打发一个天才谪居混乱流血的人间时的那种无聊漫长的时光。对人间苦难的深重怜悯压迫着他,使他不得不对人间有所作为、有所供奉。才华是人生之累,它往往带给人双重压迫。在险恶的人生中,才华还会引起妒忌、排挤等陷害。这个社会只要以平庸为平衡,这种厄运才永不可免。所以他说他要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是在险恶中生出的智慧。但也更需要能在刀丛中赤足跳舞的技巧。他于学无所不窥,但真正令人无法______的是他的汪洋天才。

真的哲人,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并不吃力的,相反的,倒是轻松自如、______的。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便悄然融化,而那些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也就狼狈地______了。

2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文明的著述,就像香槟塔一样,上面一层差不多满了,①_________________,因此著述也会从更重要的主题慢慢溢往相对次要的内容。那么,探寻对于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从比较接近源头的典籍中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价值排序、制度传承、路径选择无疑包含在孟子所处时代的主题中。孟子时代的诸侯,②_________________,或是开疆拓土。当孟子向诸侯强调施仁政、薄税敛时,在那些恐惧朝不保夕或者汲汲于兼并天下的诸侯眼里,孟子无疑是“迂远而阔于事情”的。但秦朝的短祚暗示了“总体战”对于诸侯自身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而后的中国历史和欧洲长时间的列国均衡史,更是一次次让我们看到孟子的智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确实代表了更健全的常识。

纵观中国古代史,朝代之间政制的因袭和吸取前人身死国灭的教训做出的制度创新,似乎使得一个个朝代的格局渐渐由宽平趋于狭促。先秦诸子处于西周分封多国体系和大一统的过渡阶段,有的往前看,发明富国强兵的技术,有的往后看,宣扬敬天保民的奥义,其讨论问题域的格局使后人感到陌生。好比已然成为金融行业成功人士的你,仍然不妨了解一下小时候“想成为”或是后来“差点就成为”的科学家、画家的故事,③_________________,但一来可以展望可能世界里自己的人生将如何展开,与过去和解,二来也能比较什么更重要,为后人提供更全面而审慎的建议。今天我们还要读《孟子》、读古书,更重要的意义大概在这里。

3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话。
B.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C.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3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一个不对帝王说话而对我们这些平常人说话的人。当别人都在对着诸侯不甚耐烦的耳朵 A 地说着如何如何“治人”“治世”的时候,庄子转过身来,恳切地告诉我们,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世界中保持住内心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 B ,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 C ”地养生,以尽天年。

3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4.与文中“无逃乎天地之间”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B.“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C.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
D.“意”是小小说的灵魂,立意就是确立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叙事里的主角是尧、舜、禹、汤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不苟言笑,很少见到他们情绪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这样的历史叙事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对小事件、小情绪、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发生了(     )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必须强调的是,闲笔看似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但其绝不是对历史主题的游离之笔,而是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深化,是对历史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这种文学上的闲笔看似无足轻重,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围绕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表现了小事件推动大历史

3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
B.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
C.从生活细节向宏大事件,从心灵叙事向外在叙事,从诙谐幽默向拘谨肃穆
D.从心灵叙事向外在叙事,从诙谐幽默向拘谨肃穆,从生活细节向宏大事件
36.有人认为第一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连用三个词语“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置疑”,显得冗杂多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易(0.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

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

38.下面对语段中画横线处的标点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
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
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
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
39.反证法会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试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
4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孔孟,如同和一个深沉、儒雅又宽厚的长者对话,会让你受益匪浅。而走近庄子,我们大可采用一种自然轻松和的对话姿态。庄子与我们虽隔两千多年,可千百年来,人类生活的主题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依然是面对自然,面对生活,面对生存。所以,(       ),而应与之进行一种朋友式的平易亲切的交流与对话,从他身上学习面对人生的智慧。

阅读庄子,你可能会惊异于他那思想的高妙、语言的华美,在那儿陶醉。那些语言和思想的背后是庄子对人生和感情的体悟,而且常常庄子是博大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庄子又是细腻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笔下对生命本身总洋溢着关切与热爱。

阅读《庄子》,把他轻放枕边,倦了,就合上书。这种一次次的精神对话之后,会使得你心境酣畅、愉悦,甚至,你也会变成一只逍遥于花间的蝴蝶,表情淡淡的,,却是通透后的宁静、共鸣!

4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敛容屏气     一语中的     手舞足蹈     静若止水
B.亦庄亦谐     一针见血     手舞足蹈     波澜不惊
C.敛容屏气     一针见血     乐不可支     静若止水
D.亦庄亦谐     一语中的     乐不可支     波澜不惊
4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匍匐于他的脚下唯唯诺诺的
B.我们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
C.庄子没有必要被神化,使我们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
D.没有必要把庄子神化,使我们唯唯诺诺地匍匐于他的脚下
4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是博大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
B.庄子是博大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庄子又是细腻的,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
C.庄子是博大的,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庄子又是细腻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眼旁观。
D.庄子是博大的,有对生命的高度敏感和对世界的冷服旁观,庄子又是细腻的,如混沌宇宙般包蕴着世间万物,笔下总洋溢着对生命本身的关切与热爱。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早期的历史叙事是宏大的,缺少细节的;是外在叙述的,缺少内在心灵表现的;是神情紧张的,缺少诙谐幽默的。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__,很少见到他们心灵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__。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总给人肃穆紧张的一种感觉,《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这种历史美学风格。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即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    )。从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有云飞浪卷电闪雷鸣,也有闲情逸致________,“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构成。而从主题上说,“闲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________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4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苟言笑 质疑 轻描淡写 凸显
B.正襟危坐 质疑 轻描淡写 突显
C.正襟危坐 置疑 云淡风轻 凸显
D.不苟言笑 置疑 云淡风轻 突显
4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总给人肃穆紧张的一种感觉,《春秋》也鲜明地表现出这种历史美学风格。
B.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这种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C.上古历史表现出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总给人肃穆紧张的一种感觉,这种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
D.上古历史表现出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春秋》也鲜明地表现出这种历史美学风格。
4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闲笔”往往描写的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
B.“闲笔”往往描写的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主题与结构的双重意义
C.“闲笔”往往描写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
D.“闲笔”往往描写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主题与结构的双重意义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孔子所讲的,要从孔子所处的历史环境中给予评价。从根本上说,字的本义是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当人,也就是爱人。孔子生于乱世,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族渐渐没落,流落到鲁国。他幼年丧父,年纪不大就出去谋生,还要奉养母亲,(     )。当时正值列国纷争、生灵涂炭、拿人不当人的奴隶社会末期。面对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现实,孔子举起拿人当人字旗帜,倡导泛爱众而亲仁,无疑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也是就自己所能来践行自己的学说的。在孔子以前,学校把持在贵族手中,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于是,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这就是孔子伟大人格的一个具体体现。

4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从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B.所以他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因而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
C.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进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D.所以他和下层社会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而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
4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B.从孔子才开始办私人学塾,围绕“有教无类”广收平民子弟。
C.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以“有教无类”为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D.孔子开始办私人学塾,“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收平民子弟。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语言文字应用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文言小题
14
语言文字运用
16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1,2,3,4,5,6,7,8,9,10,11,12,13,14
2
作家作品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文言小题
1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20.8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30.65文言实词选择类
40.65词类活用选择类
50.65孟子(前372-前289)  词类活用选择类
60.85古今异义选择类
70.85通假字选择类
80.85通假字选择类
90.65通假字选择类
100.65一词多义选择类
110.65一般文言实词  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120.65一般文言虚词选择类
130.65倒装句选择类
140.65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选择类
二、语言文字运用
15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160.65扩展语句语言表达
17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18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19-20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1-2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4-250.65情境补写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6-280.65标点符号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词义表达题组
29-30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31-320.65标点符号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33-340.65标点符号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35-37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38-40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  逻辑问题选择+表达
41-430.65语序不当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4-46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47-48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选择题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