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213102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已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节选自韩愈《原毁》,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A之B处C此世D而望E名誉之F光G道德之H行I难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与同其利者也”与“非利足也”(《劝学》)两句中“利”的含义相同。
B.韩愈,字退之,推崇古体散文,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取其一”与“用心一也”(《劝学》)两句中“一”的含义不同。
D.“彼能是”与“是故无贵无贱”(《师说》)两句中“是”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的君子谈论一个人现在的表现,而不计较一个人的过去,小心谨慎地只担心别人做好事却得不到应得的表扬。
B.文章开篇两段将过去的君子和现在的君子进行对比,借以批评现在的君子对待别人求全责备,却对自己要求很少。
C.韩愈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对他的毁谤会随之而生;一个人德望高了,坏话跟着就来,因此现在的人建立功业、德行并不是一件好事。
D.现在的君子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做这个,但其为人却不值得赞美;一个人虽然擅长这些,但其才能不值得称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
(2)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5.韩愈认为造成今之君子这些行为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知识点】 韩愈(768-824)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取材于韩愈《师说》)

沈重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有异常童。弱岁而孤,居丧合礼。及长,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尤明《诗》《礼》及《左氏春秋》。梁大通三年,起家王国常侍。梁武帝欲高置学官,以崇儒教。中大通四年,乃革选,以重补国子助教。大同二年,除五经博士。梁元帝在藩也,甚叹异之。及即位,乃遣主书何武迎重西上。及江陵平,重乃留事梁主萧詧,除中书侍郎,兼中书舍人。詧又令重于合欢殿讲《周礼》。

高祖1以重经行修,乃遣宣纳上士至梁征之。又敕襄州总管、卫公直敦喻遣之,在途供给,务从优厚。保定末,重至于京师。诏令讨论五经,并校定钟律。天和中,复紫极殿讲三教2义。朝士、儒生、僧人、道士至者二千余人。重辞义优洽3,枢机明辩4,凡所解释,咸为诸儒所推。六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仍于露门馆为皇太子讲论。

建德末,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梁。高祖遣小司门上士送之。梁主萧岿拜重散骑常侍、太常卿。大象二年,来朝京师。开皇三年,卒,年八十四。隋文帝遣舍人萧子宝祭以少牢,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

重学业赅博,为当世儒宗。至于阴阳谶纬,道经释典,靡不综。又多所撰述,咸得其指要。行于世者,《周礼义》三十一卷、《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毛诗义》二十八卷、《丧服经义》五卷、《周礼音》一卷、《仪礼音》一卷、《礼记音》二卷、《毛诗音》二卷。


注释:【1】高祖:北周皇帝宇文邕。【2】三教: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3】优洽:遍及。【4】枢机明辩:解说关键处,明白,流畅,有条理。

(取材于《周书·列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师焉       耻:羞耻
B.君子不齿       齿:并列
C.经行修       明:明白,懂得
D.靡不       毕:尽,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惑不从师                 则群聚笑之
B.师道不传也久矣     梁元帝在藩也
C.而耻学       紫极殿讲三教义
D.皆出于此乎                                   行于世者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认为,只有跟从老师学习,才能解开自己遇到的疑惑。
B.不明句读,却不从师学习,是放弃了大的方面的糊涂作法。
C.沈重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与《师说》中的士大夫之类不同。
D.沈重撰述《周礼义》《仪礼义》等书,全都能够阐发要义。
4.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性聪悟,有异常童。
5.沈重是如何成为当世儒宗的?请根据以上两篇文言文,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
2023-12-10更新 | 1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 劝学》节选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利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B.水,水为之,而寒水。今乏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
C.顺风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就使然也。欲人无惑也难矣!
3.将选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19-10-31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原道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传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节选韩愈《原道》,有删节)


【注释】①煦煦(xǔ许):和蔼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洁):琐屑细小的样子。③黄老:汉初道家学派,把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共同尊为道家始祖。④杨:杨朱,战国时哲学家。⑤墨:墨翟,战国初年的思想家。⑥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膺:攻伐。荆舒:古代指东南方的少数民族。⑦郊:郊祀,祭天,古代祭天在南郊。⑧假:通“格”,降临。⑨人鬼:指祖宗。⑩扬:扬雄,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而之之谓义                       宜:合宜
B.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             明:发扬光大
C.庙焉而人鬼                           飨 :同“享”,享食祭品
D.人其人,火其书,其居          庐:庐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由是而焉之谓道                    成,则可待乎
B.亦庶乎其可也                       皆出于此乎
C.是故以之为己,则顺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D.语而不详                              置杯则胶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原道,探求道的本源。韩愈开宗明义,提出了道的本源就是儒家的“仁义”之道。在文中批评了舍仁义而空谈道德的“道德”观,对现实深表忧虑。
B.韩愈在文末提出儒道流传的方法“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C.本文观点鲜明,有破有立,引证今古,层层剖析,驳斥佛教,提倡儒学,气势磅礴,表现出韩文雄健宏伟的特色。
D.本文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学说的历史合理性,他提出的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修身养性、积极用世的主张,对中唐社会有现实意义。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2021-04-25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