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魏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13623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侧出,不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绳三丈许,系髻而,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注释】①侧出:妾所生。②擐(huàn)甲:穿着铠甲。③穰市:人很多的集市。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诣军大眼                  省:照顾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之云“杨大眼至”        恐:吓唬D.系髻而                         走:跑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其宗亲顾待                                        君故
B.侧出                                                     人恒过,后能改
C.常作我蛮形射之                                     解忧
D.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                 恍惊起长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言萧氏危灭之兆      践华为城,河为池
B.为而来         徐公能及君也
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   积土成山,风雨兴
D.高祖久旱不雨,辍膳三旦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吾两人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自谓《礼》《易》为       长:专长B.左右相对谈说       屏:回避
C.东至睢阳,闻之皆争项王 归顺D.登朝,或领郡,蒙恩泽 有愧于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B.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C.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D.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4.下列对文学知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薨是古代对死去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也指对帝后之死的描述。而大夫死曰卒,庶人曰死。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肃出仕萧赜政权,父亲兄弟却被萧赜杀害,王肃只好从建业来投奔高祖,魏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
B.王肃对高祖竭诚尽忠,知无不言,很受高祖器重。很快被授为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王肃坚决不接受职位,高祖答应了。
C.王肃到义阳征讨萧鸾,没等克城,萧鸾便派裴叔业侵犯涡阳。王肃上书请求援军未被允许,于是亲自带兵打败裴叔业。
D.王肃多次驻守边境,深得人心,归附之人门庭若市。他不好声色,清廉乐施,死后因其忠心大度,帝诏谥为宣简。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018-06-14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文明太后临朝,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于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命造 《鹿苑颂》、《北伐碑》,显祖善之。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高祖引见王公已下于皇信堂,高祖曰:“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尚书游明根对曰: “先试之以官,官定然后禄之,三载考绩,然后忠佞可明。”闾曰:“佞者,饰智以行事;忠者,发心以附道。譬如玉石,皦然可知。”高祖善闾对。萧鸾雍州刺史曹虎据襄阳请降,车驾亲幸悬瓠。 闾表谏曰:“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轻举。”高祖不纳。虎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高祖攻钟离未克,将于淮南修故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闾玺书,具论其状。闾表曰:“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又车驾南讨汉阳,闾上表谏求回师, 高祖不纳。汉阳平,赐闾玺书,闾上表陈谢。世宗践祚,闾累表逊位,引见于东堂,赐以肴羞,访之大政。以其先朝儒旧,告老永归,世宗为之流涕。闾进陟北邙,上《望阙表》,以示恋慕之诚。景明三年十月,卒于家。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文侯

(节选自《魏书·高闾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B.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C.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D.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人,也称禁中。
B.安乐子,此处“子”与后文谥号中的“侯”皆为爵位,且“子”比“侯”的爵位高。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践阼,也称“践祚”,走上阼阶主位,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闾才华卓著,很受朝廷重用。他因为写《鹿苑颂》《北伐碑》得到显祖的高度赞赏,所以文明太后将诏令、檄文等交给他写。
B.高闾终于职守,屡次直言犯谏。皇帝就修建城池之事询问他时,他据实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征讨汉阳,他又上奏请求班师回朝。
C.高闾明谋善断,颇有先见之明。曹虎请降,他认为曹虎不派人质,投降不诚,劝皇帝不能轻举妄动,后来前去收服的人果然无功而返。
D.高闾历事三朝,深受世宗优待。高闾因年老请求辞职,世宗请他去东堂并设宴向他请教治国大政;他离开朝廷,世宗流泪不舍,他去世后被追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
(2)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
2019-01-12更新 | 1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小题。

邢峦,字洪宾。有文才干略,姿貌甚伟。州郡表,拜中书博士,迁员外散骑侍郎,为高祖所知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后兼黄门郎,寻除正黄门、兼尚书。

时萧衍遣兵侵轶徐兖,缘边镇戍相继陷没,朝廷忧之,乃以峦为使持节、都督东讨诸军事、安东将军、尚书如故,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 诚知将军旋京未久,膝下难违,然东南之寄,非将军莫可。将军其勉建殊绩,以称怀,”峦对曰:“平殄之期可指辰而待。愿陛下勿以东南为虑。”

及梁城贼走,中山王英乘胜攻钟离[注],又诏峦帅众会之。峦表曰:“萧衍倾竭江东,为今岁之举,疲兵丧众,大败而还,君臣失计,取笑天下。虽野战非人敌,守城足有余,今虽攻之,未易可克。又广陵悬远,去江四十里;钟离、淮阴介在淮外,假其归顺而来,犹恐无粮艰守;况加攻讨,劳兵士乎?且征南军士从戎二时,疲弊死病,量可知己。若臣之愚见,谓宜修复旧戍,牢实边方,息养中州,拟之后举。”英果败退,时人伏其识略。

初,侍中卢昶与峦不平,昶与元晖俱世宗所宠,御史中尉崔亮,昶之党也。昶、晖令亮纠峦,事成,许言于世宗以亮为侍中。亮于是奏劾峦在汉中掠良人为奴婢。峦惧为昶等所陷,乃以汉中所得巴西太守庞景民女化生等二十余口与晖。晖大悦,乃背昶为峦言于世宗云:“峦新有大功,已经赦宥,不宜方为此狱也。”世宗纳之,豫州平,峦振旅还京师。世宗临东堂劳之曰:“卿役不逾时,克清妖丑,鸿勋硕美,可谓无愧古人。”峦对曰:“此自陛下圣略威灵,英等将士之力,臣何功之有。”世宗笑曰:“卿匪直一月三捷,所足称奇,乃存士伯,欲功成而不处。”

(节选自《魏书·邢峦传》,有删节)

[注]钟离:地名,今安徽凤阳东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舟之民尤罹汤炭/
B.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
C.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
D.世宗劳遣峦于东堂曰/萧衍寇边/旬朔滋甚/诸军舛互/规致连戍陷没/宋鲁之民尤罹汤炭/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指向朝廷举荐人才,被举荐者称为“贡士”。隋唐科举取士后,贡士成为对举子的一种称谓,清代通过乡试者也被称为“贡士”。
B.朕,秦以前指“我”或“我的”,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古代王侯的自称还有“寡人”“孤”“不穀”等。
C.江东,又称江左或江表,长江自九江到南京一段呈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长江东南地区泛称为“江东”,唐以后多称“江南”。
D.中尉,战国时赵国初置,掌荐举人才等事。秦汉时为负责京城安全的高级军官。“御史中尉”指军中执法官。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富有文才干略,受到高祖赏识。高祖认为秀才、孝廉两科考问内容有差异,而邢峦才华出众,让他策试秀才。
B.邢峦身为文臣,在是否出兵围攻钟离的问题上,针对当时作战形势分析透彻,有理有据,显示出非凡的战略眼光。
C.邢峦思虑精详,善于谋划。他巧妙利用卢昶、元晖和崔亮三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最终使自己免于受人陷害。
D.邢峦为君王开疆拓土,征伐四方。他攻守有据,进退得宜,不一味迎合上级,也不居功自傲,体现出务实、谦逊的品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知将军旋京未久,膝下难违,然东南之寄,非将军莫可。
(2)萧衍倾竭江东,为今岁之举,疲兵丧众,大败而还。
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邢峦反对围攻钟离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