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2155123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夏赠韦南陵冰(节选)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注]①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平乱过程中,永王与唐肃宗争夺帝位失败,李白因受牵累,流放夜郎。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逗留的日子里,遇见了长安故人,即当时任南陵县令的韦冰。②胡骄、胡雏:均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天地再新:指平叛后唐肃宗返京即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追忆当年安史之乱的场景,韦冰远赴张掖,李白避地三巴,地北天南,无缘相见。
B.“夜郎迁客”指的是李白被贬一事,“寒”字不仅写秋霜时节的寒冷,也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C.长安旧友不得相见,只能借东风梦回才能相会,“东风吹梦到长安”一句让人感受到李白飘逸的诗风。
D.“玉箫金管喧四筵”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音乐效果类似。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李白(701-762)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南轩松

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教千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一“孤”字表现了松树孤独无依的形象。
B.诗中“清风”烘托了松树的苍劲,为下文蓄势。
C.“阴生古苔绿”突出了松树的高大和年岁长久。
D.“色染秋烟碧”描写了松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2.“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一联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2019-08-07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太原秋季花草树木枯萎的萧瑟秋景,与《沁园春·长沙》中生机勃勃的秋景截然不同。
B.颔联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末尾的“早”“秋”两个字不仅突出了景色的特点,还巧妙地照应诗题。
C.颈联写诗人虽身在异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但他的心却飞往千里之外的“故国”意境广阔。
D.这首诗将诗人对季节变幻的感受与渴望施展抱负的壮志融为一体,充满了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
2023-12-21更新 | 2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①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②卫叔卿:《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而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交代了游仙之地——西岳华山的莲花峰,所遇之仙——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了诗人幻入仙境看到的神仙群像;本诗描写了仙人个体,而且诗人受明星仙子之邀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
C.七到十句写诗人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把卫叔卿引为同调,与之驾鸿雁游紫冥。
D.本诗的“豺狼”与《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中的“豺”“狼”都喻指叛军,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相同,情感相通,表现手法相似。

(2)这首诗描绘了明星仙子怎样的形象?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1-30更新 | 1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