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1 题号:21605976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牛图》是一首题画诗。画里送军粮的牛车,就像流水一样,写出牛车之多,突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
B.《牧牛图》中诗人所描绘的“承平”社会场景指的是,一幅在秋天原野上牧童吹笛放牧的美好画面。
C.《病牛》首句写牛为主人耕田千亩,收获千箱,两个“千”显出牛的辛劳,突出牛的功绩,虽无病字,却有病因。
D.李纲对杜甫极为推崇,“但得众生皆得饱”,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感很相似。
2.两首诗均以牛入诗,主要手法与主旨却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知识点】 咏物言志 题画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②芊蔚,草木茂盛。③朱蕤,红色的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诗“幽独空林色”一句,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幽独”也正是诗人孤高的自我写照。
B.陈诗“迟迟”“袅袅”二词分别形容“白日”“秋风”,写出白天渐短、秋风吹拂的特点。
C.张诗的一、二句对仗工整,“葳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之势,“皎洁”突显秋桂高洁之质。
D.张诗的三、四句,写山中隐者听说林中花木盛开,兰桂齐芳,又适逢佳节,心中颇为欣喜。
2.两首诗都写到了兰花,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梅花百咏(其四十)

于谦

极目园林一惨神,繁花照眼似非真。

初疑积雪寒凝树,陡觉清香远袭人。

自是孤高偏近水,纵然零落不污尘。

淡中剩有无边趣,红紫从教妩媚春。


【注】①《明史》赞其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句中的“照”字写出了梅花盛开,洁白耀眼,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B.颔联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梅花的洁白和清香。
C.颔联中,“陡觉”照应“初疑”,突出了梅花的香气给诗人带来的心理变化。
D.全诗把对梅花的形象描绘和诗人的人格节操融合起来,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2.古人写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分析诗人寄托的情感。
2020-07-31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 雪

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寒梅词

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注】①李九龄:洛阳人,唐末进士。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诗中的“花雪”写出了雪的形态,“林峦”是雪花的归宿,表现了诗人的志趣与追求。
B.戴诗中诗人以“愁人”自居,窗外到来的小雪很难给愁苦的诗人带来一丝快乐与慰藉。
C.李诗中霜梅凌霜开放,而万卉千花尚未苏醒,将二者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
D.李诗中“和羹”一语双关,指梅可做成羹汤,也表明怀抱坚定、矢志不移的执着坚韧。
2.这两首诗都使用“风雪”这一意象,请简要分析两诗中描写“风雪”的手法和作用各有何不同。
2022-06-01更新 | 6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