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商隐(813-85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0 题号:2162920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下列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B.颈联中作者身为薄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更加怀念家乡,表达与陶渊明一样“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隐之心。
C.尾联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流露出我虽清贫却不改高洁之志的心声。
D.这首咏物诗抓住蝉的特点,同时结合作者的情思。诗中的蝉,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可以称之“为情而造文”的佳作。
2.“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较好的艺术效果。有人评论此诗的颔联“无理而妙”,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试做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食笋呈座中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昌谷北园新笋(其一)

李贺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注]①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於陵,古县名。③母笋,大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诗中首句描绘了初生之笋幼嫩的箨和香美的笋,新笋刚长出,洋溢着生机。
B.李贺诗中的笋是诗人理想化了的形象,晶洁如玉,生机勃勃,它要挣脱壳的束缚。
C.李商隐诗前两句写出了笋的珍贵,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获得无数新笋的欣喜之情。
D.李贺诗前两句重在写新笋的外形特征,后两句重在刻画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请简要分析。
2024-04-11更新 | 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军令。③储胥:军用的篱栅。④上将:诸葛亮。⑤降王:后主刘禅。⑥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⑦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做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但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的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的艺术手法,通过对猿鸟和风云的描写,显示出诸葛亮治军有方。
B.颔联肯定了诸葛亮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在他的指挥之下,敌人最终投降归顺。
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了诸葛亮的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了蜀国败亡的原因。
D.作者怀古咏史,借诸葛亮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和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3.最后一句中“恨有余”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3-08-29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田叟

李商隐

荷葆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甲心自惊。


[注]①荷獠: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孔子认为荷蓧丈人是隐者。②烧畲:烧荒耕种。③鸥鸟忘机:指像鸥鸟一般,每日与水沙云天相伴,完全忘掉机心。④在野无贤:语出《尚书》“野无遗贤”。天宝六年,唐玄宗诏令选拔天下人才,宰相李林甫担心殿试时有人指责他失职,以“野无遗贤”为借口,导致无人中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田叟年岁已高,仍热情好客,与初次相遇的诗人携手绕着村子游玩。
B.颔联烧荒的火光映天,暮色中伐木声在深谷回荡,突显出农村的荒凉破败。
C.颈联田叟与人相处融洽,亲友官场得志便形同陌路,对比鲜明,令人慨叹。
D.尾联诗人流露出对眼前现实深切而复杂的情感。全诗语言精当,堪称佳作。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叟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
2020-09-01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