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一 期末 2024-01-27 2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闲暇时间,是除去必要劳动时间和基本生理时间之外的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逐步增多、闲暇领域不断拓展、闲暇活动日趋频繁,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是辩证统一的,以劳动的姿态进行休闲和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劳动,是我们生活的理想境界。廓清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的边界,愉悦地享受休闲生活,是美好生活的构成要件之一。

②职业劳动是闲暇生活的基础,愉悦丰富美好的闲暇生活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闲暇时间是非劳动时间,但闲暇生活也是提升职业能力的良好契机。要使闲暇生活成为人们进入工作和发明创造的准备过程,并通过闲暇活动产生新动力和新思维,就需要引导人们摆脱享乐主义的影响,围绕提升职业素养进行科学休闲,使休闲与劳动的再生产相联系,从而“为新的工作提供新的力量”。倡导闲中有劳,不是让劳动替代休闲,而是主张人们利用一定的闲暇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充盈自己的劳动本领,既为自身更好地休闲创造条件,也为整个社会劳而有闲奠定更好的基础。

③积极引导人们的闲暇生活,就必须引导人们走出“物化”休闲的误区,闲中尚文。文化即“人化”和“化人”,让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人文化成”,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强调休闲与文化相结合,就是要防止闲暇的物化和过度娱乐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个别人的闲暇时间消耗在服务性消费上,甚至“娱乐至死”。如此一来,闲暇生活就会退化为经济系统的附属品。在马克思看来,自由活动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认,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体现。因为只有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才能摆脱生产性活动的限制,才有机会使自己的能力、个性、需要和社会关系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使自己成为“积极存在”,也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④闲暇是人生幸福的现实基础,没有闲暇就没有人的幸福生活。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所谓幸福,是人们对自己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伦理需要的较好满足。积极引导闲暇生活,不仅在于引导人们创建充实的精神生活,还在于帮助人们正确体验和感悟社会现实生活状况,从而使自己产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由此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当然,这个过程不完全是政治、道德、科技等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过程,还必须有审美活动的参与。审美活动具有“成教化、正得失、助人伦”的特质,有助于提高个体生命品质和群体生活质量。因此,合理引导闲暇生活,需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通过知识传授与休闲体验等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自觉,引导人们在自然美中美化心灵、在社会美中醇化人性、在艺术美中得到愉悦,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主动提升精神境界。

⑤闲暇使人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但并不必然带来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对于当代社会而言,由于网络化和新技术的普遍运用,网络信息碎片化与去中心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催生着社会的疏离化、社交的孤岛化,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凝聚力,而这一影响又在闲暇生活中尤为突出。因此,营造大局和谐环境,防止出现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撕裂”现象,是社会闲暇建设的全新着力点。适时而合理地引导社会闲暇生活,让闲暇教育成为调动社会个体内在积极性和潜力的催化剂,彰显“和”“合”的和谐文化底蕴,并使之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这不仅关乎人的内在感受的建构,也对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蒋晓明《闲暇生活的时代价值》)

材料二:

①人们的读书活动可以归结为实用性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休闲阅读是人在自由闲暇时间里,于内心之爱驱动下自主选择的以阅读为内容的休闲方式。实用性阅读是读书的谋生化、功利化,即把阅读作为谋生的手段。休闲性阅读则是阅读的审美化,即把读书作为乐生的活动——“悦读”,把悦读本身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认为审美鉴赏是读书的首要目的。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鉴赏性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近现代以来,以追求个人精神自由为目标的休闲阅读,成为许多读书人的主张。

②休闲阅读是文化休闲的重要方式,是人们乐生的重要途径。宋代哲学家朱熹强调,读书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带给人的是一种智慧之乐、心灵之乐与和美之乐。休闲阅读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休闲主要是精神性的活动,导致人们“不得闲”和“闲不得”的诸多休闲障碍都与内在贫乏有关。内在贫乏主要是指精神世界的贫乏。休闲阅读对于充实精神空间和精神家园,建构休闲生存的智慧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休闲能力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生存能力,精神的丰富性意味着休闲能力的提高。

③闲暇管理的要义,是用积极健康的休闲活动填充闲暇时间,实现闲暇时间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西方休闲理论认为,闲暇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这种资源的特点一是如果不积极占用,便可能导致消极占用;二是这种资源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人们的休闲选择。亚里士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闲暇管理对于个体幸福和城邦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闲暇越多,越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罗素则强调,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闲暇时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和利用闲暇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用包括休闲阅读在内的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占据人的闲暇时间,把“黄赌毒”等消极腐败的休闲方式,驱除出人的闲暇时间和休闲空间,对于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休闲阅读,营造书香社会,不仅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管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④现代西方休闲理论认为,休闲是一个“人成为人”的过程。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与人成为人有着直接的与内在的关联。人成为人的过程也是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格的健全,意味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多方面的生命体验的获得,意味着包括审美在内的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全面性和人的内在世界的丰富性与完整性。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休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契机。自从分工出现以来,专业化的繁忙劳作易使人片面发展,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将使人有机会弥补和打破分工对于自己发展空间的限制。分工越细,闲暇时间和休闲活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越重要。在工作专业化与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休闲阅读对于弥补实用阅读和应试教育对人的发展空间的限制,丰富人的生命体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科专业分化越细,休闲阅读对人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人的整体性与均衡性发展越重要。

(摘编自王景全《论休闲阅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和休闲是辩证统一的,而非对立的。闲暇生活是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的,还是提升职业能力的一个契机。
B.如果人们要使自己成为“积极存在”,要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防止闲暇的物化和过度娱乐化。
C.当人们的审美自觉得以培养,便可以在自然美、社会美中得到愉悦,从而实现精神境界的升华,获得幸福感。
D.网络化和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对社会的整体凝聚力有很大影响,容易导致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撕裂”现象。
2.下列对材料二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首先介绍了休闲阅读的概念,再引用两位学者的观点,让读者明了休闲阅读与实用性阅读的不同。
B.②段将休闲阅读与“不得闲”“闲不得”的休闲障碍进行对比论证,证明其有助于克服内在贫乏对休闲的制约。
C.③段由“休闲阅读”拓展到“闲暇管理”,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深入讨论,为后文做铺垫。
D.④段探讨休闲阅读的现代意义,认为休闲选择和闲暇时间的运用与“人成为人”有密切联系。
3.根据材料一、二的观点,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哲学家罗素曾指出:“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
B.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
C.明朝哲学家李贽认为:“束书不观,吾何以欢?怡性养神,正在此间。世间何窄,方册何宽?”
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
4.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使闲暇生活更加有意义,更具价值?请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分析。
5.寒假即将来临,高一年级拟开展“诗书趁年华,书香伴寒假”的活动,以倡导同学们在寒假利用闲暇时间积极阅读书籍。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负责人,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倡议书的要点。
2024-01-27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风

萧红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刷——刷——

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是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

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马蹄响呢!”

祖母的小棉袄又在手中颠倒了!她把袖子当了领来穿。她的腿早已不中用了。

马蹄响近了,风声更恶,站在炮台上的男人们持着枪杆。不管哪一个房中都不敢点灯。在浩荡的天空下,南山坡口,游动着的马队蛇般地爬来了。二叔叔在炮台里想,灾难算是临头了,一定是来攻村子的。他跑向下房去,每个雇农给一支枪,雇农们欢喜着,他们想:“地主张二叔叔多么仁慈啊!把我们当作家人看待了!”

往日地主苛待他们,就连他们最反对的减工资,现在也不恨了,都欢喜着提起枪跑进炮台去。尤其欢喜的是牧羊的那个童子——长青。他想,我有一支枪了,我也和地主的儿子们一样地拿着枪了。长青的衣裳太破,裤子上的一个小孔,在抢着上炮台时裂了个大洞。

人马近了!长青在炮台的一角,把住他的枪。

人马绕路去了,数不尽的马的尾巴渐渐消失在月夜中。老祖母欢喜地喊着孙儿们:“不要尽在冷风里,你们要进屋来暖暖,喝杯热茶。”

地主和他们的儿子都转回屋去。长青仍蹲在炮台里,棉裤后身作了个大洞,他冷得几乎是不能耐,要想回房去睡。但是他想起了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为人要忠!你没看古来有忠臣孝子吗?”长青觉得这正是尽忠尽孝的时候,他捧着枪,做一个可佩服的模样。裤子在屁股间裂着一个大洞。

长青家的柴门开了,又关了!篱笆上的积雪被振动落下来。

这人是谁呢?头发蓬着,下垂的头遮盖住。穷困的妈妈听得外面有踏雪声,她想这是她的儿子吧!可是儿子十五天才可以回一次家,现在才十天。

妈妈出去把儿子接进来。长青腿软得支不住自己的身子,躺在炕上,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妈妈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事,心痛地急问:“儿呀!你又牧失了羊吗?主人打了你吗?”

长青闭着眼睛摇头,妈妈又问:“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对妈妈说吧!”

“妈妈!前夜你没听着马队走过吗?张二叔叔说那些人是万恶之极的,专来杀小户人家。我举着枪在炮台里站了半夜,冻生病了。”

长青抽着鼻子哭。妈妈的心碎了,她想丈夫死去三年,家里从没买过一尺布,和一斤棉。她把儿子抱过来。豆油灯像在打寒战似的火苗哆嗦着。

张老太太又在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张二叔叔走过来,看着妈妈抖得怪可怜的,他安慰着:“妈妈!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炮手都很能干呢!没有什么事!”

张二叔叔同弟兄们坐在老太太的炕沿,老六开始说:“长青那孩子怕不行,可以给他结账,有病不能干活计的孩子有什么用?”

张老太太说:“长青是我叫他来的,就算我们行善,给他碗饭吃,他那样贫寒,”老太太觉得困了似的,合起眼睛抽她的长烟袋。

长青的妈妈——洗衣裳的婆子来打门,温声地说:“老太太,上次给我吃的咳嗽药再给我点吃吧!”

张老太太也是温和着说:“给你这片吃了!今夜不会咳嗽的,再给你一片吧!”

洗衣裳的婆子暗自感谢张老太太,退回那间靠近草棚的黑屋子去睡了!

第二天天将黑的时候,在大院绳子上挂满了黑色的白色的,地主的小孩的衣裳。洗衣裳的婆子咳嗽着,她实不能再洗了!于是走到张老太太的房里。

“张老太太,我真是废物呢!人穷又生病。”一面说一面咳嗽,“过几天我一定来把所有余下的衣服洗完。”

张老太太扭着她不是心思的嘴角问:“我说老李,一定要回去吗?明天不能再洗一天吗?

“老太太,我实在做不下去了!”长青妈说。

“穷人的骨头想不到这样值钱!昨夜给你那药片,为着今夜你咳嗽来吃它。现在你可以回家去养着去了!把药片给我,那是很贵呢!不要白废了!”

老李每月要来给张地主洗五次衣服,每次都是给她一些萝卜,或土豆,这次都没给。

两天过后风声又紧了!×军真的要杀小户人家吗?怎么都潜进破落村户去?李婆子家也曾住过那样的人。

长青真的结了账!背着自己的小行李走在风雪的路上,好像一个流浪的、丧失了家的小狗,一进家屋他就哭着。吃饭妈妈是没有米的,他越想越没路可走,用哀惨的声音呼着他的妈妈:“妈妈,我们吊死在爹爹坟前的树上吧!”

可是这次出乎意料的,妈妈没有哭,只是说:“孩子,不要胡说,我们有办法的。”

奇怪,怎么妈妈会变了呢?怎么变得和男人一样有主意呢?

前村消息传来,整个前村的人和×军混成一团了!张二叔叔放探出去。回来报告是这样:“村民安静着,鸡犬不惊的不知在做些什么。”

张二叔叔问:“你们看见些什么呢?”

“我们是站在山坡往下看的,没有马槽,那些恶棍们和家人一样在院心搭着炉,自己做饭。”

全家的人挤在老祖母的门里门外,好像窒息了似的。关闭的大门外面有重车轮轴的声音。可不是吗,敌人来了!方才吓得像木雕一般的张老太太也扭走起来。

张二叔叔和一群小地主们捧着枪不放,希望马队可以绕道过去。马队比上次的马匹更多。使张二叔叔纳闷的是,后半部的马队也夹杂着爬犁小车!并且车上也像有妇女们坐着。更近了!张二叔叔是千真万真看见了,李三,刘福,小秃……一些熟识的佃农。张二叔叔气得要动起他地主的怒来大骂。

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叔的房舍包围了!开了枪。

这不是夜,没有风,这是光明的朝阳下,张二叔叔第一个倒地。在他一秒钟清明的时候,他看见了长青和他的妈——李婆子也坐在爬犁上,在挥动着拳头。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七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开头提到的“刷——刷——”的风声,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有象征意味,暗示着革命风暴的到来。
B.长青坚信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认定“为人要忠”,因此哪怕“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他也坚持值守炮台。
C.张家老六提议要给生病的长青“结账”,张老太太却可怜他家境贫寒,要行善赏他碗饭吃,可见张老太太心地善良。
D.长青最终还是被“结账”回到家中,他哀惨地要到爹爹坟前吊死,表明他的生活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提到张老太太手中抖动的“小棉袄”,既暗示了她封建土财主的身份,又刻画了她的心虚与慌乱。
B.小说虽然对革命和革命军队着墨不多,但平淡的叙写中仍能够反映出强烈的阶级矛盾和底层民众的逐渐觉醒。
C.小说描写炮台驻扎的场景时,多次写到长青棉裤后身的大洞,表现了他的贫穷状况,也为后文写他生病做铺垫。
D.张二叔叔说革命军是“万恶之极”的,但革命军驻扎的村庄鸡犬不惊,这反映了张二叔叔家不了解真实情况。
8.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夜风”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9.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评价:“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李婆子”是同时代底层妇女的一位代表,她的“明丽和新鲜”之处体现在哪?请简要分析,并谈谈李婆子这一人物在小说主旨表现上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闻,而以显父母也。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未必无俦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闻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赞学》,有删改)

材料二: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

(注)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此A皆上圣也B犹待学C问D其智E乃博F其德G乃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指做好,与《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B.春秋,书名,相传为孔子编撰,与《诗》《书》《礼》《易》《乐》并称为“六经”。
C.于,指在,与《赤壁赋》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于”意思相同。
D.庸,指任用,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用法不同。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符认为虽然世上有极其圣明有才的人生来就智慧能干,但普通人还是应该像文王、武王等人一样跟从老师学习。
B.王符认为人如璞玉需要雕琢,资质才能兼备的君子,若想成功还需要良师益友帮助教导以及大量阅读儒家经典。
C.王符列举董仲舒、景君明、倪宽、匡衡四人的事例意在阐明“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的道理。
D.韩愈认为方今圣主贤臣注重选用人才,诸生只需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无须担忧主管部门不明不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
14.两则材料均勉励学生进德修业,但关于研修的目的,二者观点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1-27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5.下列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B.颈联中作者身为薄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更加怀念家乡,表达与陶渊明一样“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隐之心。
C.尾联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流露出我虽清贫却不改高洁之志的心声。
D.这首咏物诗抓住蝉的特点,同时结合作者的情思。诗中的蝉,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可以称之“为情而造文”的佳作。
16.“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较好的艺术效果。有人评论此诗的颔联“无理而妙”,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试做分析。
2024-0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