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17172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处州府。②窊:低洼的地方。③陨箨:脱落的笋壳。④蓺:种植。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其中A多斑文B小鱼C状D如吹沙E味苦F而微辛G食之H可以清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蜂巢其间”与“间则蹑屐登崖”两句中“间”的含义相同。
B.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阐述某些观点,抒发情怀抱负。
C.“吾闻井以甘竭”与“余始循以入”(《登泰山记》)两句中“以”的含义不同。
D.“必先苦其心志”中“苦”的用法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侣”的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
B.用茅草盖成的苦斋有十二间房屋,坐落在匡山的顶上,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
C.章溢先生认为富贵子弟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进食精美的食品,也是一种乐。
D.匡山的瀑布从石缝间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2)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5.作者最后说“闻而悟之”,作者悟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
2018-09-04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①王氏其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③还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④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⑤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节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注】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②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及观公所为,皆大畏服   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吏乘其,干没无所忌    居顷之,部中肃
C.又因民之暇时,之理营驿  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
D.今吾书是也                各置他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B.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C.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D.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
3.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可以是尊称已经去世的长辈,文中是“祖先”义。
B.“举进士及弟”,是指考取了功名。
C.“改”“知”均可表示授官、任官的意思。
D.“博士”,是指学识渊博的人,“长老”,是指寺庙里的主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
②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
③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
2020-08-27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驱车逐之。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仕,策蹇驴,囊图书,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输诚哉!

先生曰: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三纳之而未克。狼请曰:事急矣,惟先生速图!乃跼蹐四足,引绳束缚之,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先生内狼于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先生匍匐进,跽而言曰:行道人何罪哉?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性贪而狠;君能除之,固当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简子默,回车就道。

狼度简子之去远,而作声囊中曰:出我囊,解我缚,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先生既墨者,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引蔽驴后,曰: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先生舍狼而前,拜跪啼泣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问故,先生因述始末,顿首杖下。丈人闻之,杖叩狼曰:夫人有恩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狼曰: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是安可不咥?丈人曰:是不足以执信也。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先生复缚置囊中,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解衣以活友【注】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先生其此类乎!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也。言已大笑,先生亦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取材于马中锡《中山狼传》)


【注】左伯桃与羊角哀为友,闻楚王善待士,同赴楚。困于途中,值雨雪粮少;伯桃遂绝食,且解己衣与羊角哀,入树洞中冻饿而死。羊角哀独行仕楚,显名当世;后启树发伯桃尸葬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        干:求取
B.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               却:止步
C.行失道,望尘惊悸                            夙:清晨
D.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               与:赞同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引绳束缚之;夫人有恩背之
B.引避道左以待赵人过;行道人何罪哉
C.简子默回车就道;须眉皓
D.先生匍匐进;丈人闻之,杖叩狼曰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有只狼在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先生的恩德,是使死人复活、让白骨长肉啊
C.我鞠躬不敢息                       我(一直)鞠躬求饶不敢停止
D.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对方来考虑是好事;可是置自己于死地,又该怎么办呢
4.在下面每个角色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其在文中的表现。
①中山狼_________        ②东郭先生_________        ③丈人_________
5.丈人说:“解衣以活友……先生其此类乎!”他认为东郭先生和左伯桃都是“仁陷于愚”;但有论者对此并不赞同,并评论道:“东郭非仁实愚,左伯桃非愚实仁。”请结合文中及注释里的具体内容谈谈该论者如此评论的理由。
2022-06-13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