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一 期末 2024-02-20 1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土的生活秩序对在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同样具有提示与比照的意义。乡土生活秩序与时空文化设置依循的是自然时间秩序与人伦原则,人们依照四季节律安排生产生活进程。乡土的人文时间紧密地依靠着自然节气时令,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祭祀信仰无不与四季时令相关。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乡土社会自然而然。同时乡村的和谐基础还是人伦原则,“忠孝”“孝友”“孝义”这些人伦概念是乡土社会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们孝敬长辈,友爱亲邻,互助互惠,乡土共同体的亲密感觉让人们感受到相互依存的温暖,如乡村家庭养老与亲邻互助养老等。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的精神有两点长处:一是伦理,一是人生向上。”正因为如此,中国乡村生活温暖而有生气。

传统村落能够维系千百年,除了其牢固的精神核心之外,往往还因为有一套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有适应本村落社区的乡规民约与村落公共事业。如何将传统的家族规训文化、村社规约文化转变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社会公益的文化,值得我们在乡村建设中思考。我们要着重关注村规民约的制订与施行,考察其对村落治理的效果。村落共同体的维系不仅在于社会制度习惯,还有赖于村民共同的利益维护,如水源的保护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桥梁道路的维护,寺庙、祠堂的管理等。这些公共设施关联到村民各家各户,如何整修、维护、使用,需要村民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与规约原则,集体协商,沟通调和,达成共识,出资出力。责任、义务与共享的公益服务一体化,使村民有更强的组织合作意识。充分运用乡规民约与乡村自治传统资源,实现乡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合一”,激发乡村治理的内部活力。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乡贤是主导力量之一。传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与民间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与组织作用。村落乡贤与民间组织是村落生活正常运行与秩序的保障。村落乡规民约的创订、公共事业的组织与开展、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建立,都离不开村落中德才兼备的乡贤,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民间组织。

岁时节日是村落信仰、伦理、物质生活与娱乐的集中呈现,是村落人际关系协调、家庭与社会团结的重要机会,传统节日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治理机制的有效环节。人生礼仪是关注人的生命历程的仪式,它对于村落社会来说是大事,是村落人们相互扶助、人情往来的重要契机。村民在诞生、成年、婚庆、丧葬等人生仪式中,通过参与互动,在仪式过程中接受宣示与教育,增进村落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村落社区的凝聚力。岁时节日与人生仪礼是村落社区治理的有效资源与平台,对这样的村落生活内容的关注,帮助我们认识乡土文化的特性,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向。

这对于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现代人来说,具有反思的参考价值。我们能否在现代合作理念下,重建拟乡土的亲密的人际关系,是值得思考的。

(摘编自萧放《重返乡土:中国乡土价值的再认识》)

材料二:

虽然乡村振兴写进了国家战略,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要在方方面面给予大力的扶持,进行人财物的投入,但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必须来自广大农民,只有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乡村振兴才有可能。扶贫攻坚的行动中出现的种种怪象表明,没有来自乡村的内生动力,仅靠外力的推动,乡村无法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哪里?只能来自年轻人对乡村未来的信心。村里的年轻人看到希望,乡村的未来才有希望。中国乡土形成了独有的乡土文化。只有对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有足够的认知与共识,才可能让年轻人在乡土文化的智慧积累中看到未来明亮的生长点,才可能激发他们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中来。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下,与自然有着天然联系的乡土文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巨大的文化资本。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时空距离逐渐从过去的发展障碍变成了发展的有利条件,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因为差异而在融合发展中形成文化的张力,因为有了这种差异造成的张力,城乡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获得生机。乡土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历史积淀,是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的活态载体,城市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集中地,建设美丽家园,建设美好生活,乡村远离现代文明不行,乡村不能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如何实现共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实现?城市没有田园,都是霓虹灯和水泥森林,哪来的诗意栖居?乡土文化因为其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将成为巨大的文化资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作用。

(摘编自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就能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获得自我生长的力量。
B.自然时间秩序与人伦原则影响了乡土生活秩序与时空文化设置,人们依照四季时令等安排生产生活进程。
C.村落共同体的维系有赖于社会制度习惯和水源的保护使用、水利设施的兴修等村民共同利益的维护。
D.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建立需要村落中德才兼备的乡贤以及围绕他们形成的民间组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在融合发展中形成文化张力,让城乡文化在融合发展中获得生机。
B.因为有牢固的精神核心和一套健全的乡村治理机制,所以传统村落能够维系千百年。
C.可运用乡规民约与乡村自治传统资源,实现“三治合一”,激发乡村治理的内部活力。
D.乡村自我生长的力量来自年轻人对乡村未来的信心,乡村的未来与村里的年轻人有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整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种植泡桐,让泡桐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
B.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
C.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高演村的任启年,退休后积极促进家乡建设,重视引导崇学向善的文明乡风。
D.河北省涞水县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等丰富旅游资源。几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4.简要分析材料一倒数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土文化具有哪些价值。
2024-02-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

徐迟

山城重庆,重重叠叠的屋宇。①它披着一层薄纱似的轻雾,美丽得像在画中一样!在它背后,耸起了多么熟悉的山峰和山峰上一圈花边似的淡淡的树木剪影。多么熟悉,因为曾经朝夕相对啊!轮船渐渐驶近朝天门,却又一个拐弯,进入秀丽的嘉陵江。

一连几天在船身震动之中的乘船人,终于感到船停止震抖了。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安静。然而,这安静并不长久。另一种震抖传动而来,我全身感到了这震抖,我成了一根被拨的琴弦。十年,整整十年,没有看见你了!整整十年,没有在你的怀抱中了。现在我回来了。

一辆车已在码头上等候我们。我们穿过一条新辟的马路,经临江门一带,疾驰前进。又认得又不认得重庆的街道了!重庆的街道啊,我多么愿意下车来,停留在街头,细细看你,摸你。在这里我们曾度过我们的历史中最艰苦的年头。难道不是在这里,③我们半夜惊跳起来,把睡得香甜,连警报汽笛也唤不醒的孩子粗暴地摇醒,然后揣着包,提着箱,踉跄奔进防空洞?难道不是在这里,美国兵坐在吉普车里横冲直撞,奴颜婢膝的国民党西崽向他们打躬作揖,而我们用以维持生活的,我们口袋里的钱币却时常被一种奇怪的妖法盗窃了去?难道不是在这里,除了太阳给我们一个影子之外,反动统治者也给了我们一个尾随不舍的魔影——我们在这里被折磨过,被侮辱过!

然而,现在不用说这一切了。你已经完全变了样,变得使游子归来,都不认识自己的家园了。

头一天晚上,朋友们招待我去重庆市川剧院看戏。我正听着抑扬的高腔音乐,突然从台和剧场的某些暗示中发现了:这可不是“青年馆”吗?是的,这正是当年的“青年馆”。记忆则涌了上来。在这台上,有人曾朗诵过《狂人日记》;马思聪曾弹奏过他的《剑舞》;大乐队曾以贝多芬的《英雄》祭奠过罗曼·罗兰老人;郭沫若先生曾站在那个失地千里的何应钦面前,痛骂他几个小时。骂一句,台下鼓一次掌。而且,就是在这台上,十年前,在《双十协定》签订前夕,毛泽东主席曾经大声呼吁和平,他说:“和为贵。”

第二天,我一清早就去寻找故居,没有想到所在地已变成一个公园,原来是草堂,现在矗立着一座楼房。我访问了张家花园,战时的作家协会,不能相信我们的作家曾住过这样破烂、湫隘的房子。我寻找紫薇村,没有找到;寻找红球坝,发现从前的一片菜园,布满房屋,成为热闹市区。我寻找大田湾,突然发现我已回到人民礼堂那天坛似的大建筑物面前了。在这里耸起宏伟的三层翠绿的圆顶,它在一刹那之间改变了山城的面貌。

我到处寻找,寻找沧白堂前的砖头,校场口的血迹和泪痕。博物馆派来的女同志,带领我们参观曾家岩五十号。我们曾在它的楼下听过政治报告,在小屋中看过秧歌舞剧。可是,这多么奇怪的一幢房子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志和国民党特务同住在一个屋顶下面。在二楼,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的两间卧室之旁,特务占了五个房间。当年的斗争是多么激烈,敌人已楔入到这座房子里来了。可是,现在,我们站在五十号的大门口,照起相来了。

重庆,有多少可回忆、可纪念的事物啊!可是,两天后,怀旧的心情很快消失。满眼是新事物。第三天,就觉得这种心情有点迂。第四天,我自己也简直不能忍受它了!

滑竿没有了,人力车也看不见了。电车满城飞,爬坡比起汽车来还快。缆车上上下下,来往于两路口菜园坝之间。菜园坝车站是四十年愿望的终点,成渝路的起点。现在,人们正在等待着宝成路通车的佳音。川黔路已经在兴建之中,将要跨越长江和嘉陵江的两座江桥开始钻探了。山城重庆还将是我国最早修建地下铁道的一座城市,一条地下铁道线从牛角沱通往大溪沟,另一条线从菜园坝通往朝天门。让我们采大理石来修造车站,用最美丽的名字给它们命名。

美丽的城市啊!我曾从朝天门出发,穿过繁荣的市区,到两路参观体育馆,然后经过大坪,向着杨家坪而去。新建的一排排工人宿舍,洁白的墙,绿的窗户,门前的小花园,新建的电影院。未来的重庆正在这里劈开山头填平山谷,建设起来。我们又从这靠长江的一面横插到嘉陵江的一面去,于是看到了沙坪坝、磁器口的一片巨大的市区。一处是工业区,另一处是轻工业和文化区。

伟大的城市啊!一条宽阔的沿江码头将要像腰带似的怀抱这座山城。三峡水库将水位提高后,从上海来的万吨大轮船将要泊在这拥有一切现代化设备的大港。围绕着重庆钢铁公司的将是许多机器制造工业。重庆还是一座巨大的煤炭工业之城。蕴藏在长江和嘉陵江水波里的巨大的电力,则将推动这些工业。

富饶的城市啊!多少果树迎着阳光?多少果实使枝头下垂?去年的广柑还没有吃光,今年的又挂在树上了!为什么大自然对这里如此厚爱?这里用不着绿化,四季都是绿的。绿化这里只是绿的规划:这几座山是广柑,那几座是柚子等等。

看啊,百花满地,蝴蝶满园。还不知是蝶多,花多?还不知是花多,蝶多?看啊,四只抖动的蝴蝶在争夺一朵西番莲的花蕊。山城的气候特点使山城的花比哪儿的花都更香,这儿是我的一个香水工厂所在地。

夜晚,站在枇杷山公园的高处往下望,山下是几十万家灯火。你可以用一张黑纸,在上面刺着无数针眼,然后放在灯前看一看,这就是夜重庆,而我回来了。

一九五六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博物馆女同志带我们参观曾家岩五十号,回忆作者与“五十号小屋”有关的过往。叙述它的历史,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B.文章叙述作者十年后重返重庆后的所见所想,展示了重庆的今昔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今日重庆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C.文章叙述作者“不用说这一切了”“变得使游子归来,都不认识自己的家园了”,以“我”重返重庆后的感受写出了重庆的变化。
D.文章叙述“我”寻找故居,却寻而不见,将寻找故居与寻而见到新变化相较而写,写出重庆新貌的同时,流露出淡淡的遗憾。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④中“看啊”以呼告的方式,赞美了重庆生态的美好,有呼告人们共同欣赏之意。
B.句子①中“一层薄纱似的轻雾”与“像在画中一样”,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重庆的美丽。
C.句子②中三个“震抖”都是动词,前一个指船的震动,后两个指“我”内心的震撼。
D.句子③中连用“跳”“摇醒”“掮着”“提着”等动词,刻画出逃避战乱时人们的慌张。
8.文章第三段是如何表现作者在临江门一带疾驰前进时所感所想的?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觅旧·赏新·对称;乙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美丽·伟大·富饶。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苦斋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①处:处州府。②窊:低洼的地方。③陨箨:脱落的笋壳。④蓺:种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其中A多斑文B小鱼C状D如吹沙E味苦F而微辛G食之H可以清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蜂巢其间”与“间则蹑屐登崖”两句中“间”的含义相同。
B.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阐述某些观点,抒发情怀抱负。
C.“吾闻井以甘竭”与“余始循以入”(《登泰山记》)两句中“以”的含义不同。
D.“必先苦其心志”中“苦”的用法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侣”的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的下面只见白云,山顶上常刮北风,植物受北风吹刮,它们的味道都是苦的。
B.用茅草盖成的苦斋有十二间房屋,坐落在匡山的顶上,是章溢先生隐居乡野的房舍。
C.章溢先生认为富贵子弟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上,进食精美的食品,也是一种乐。
D.匡山的瀑布从石缝间冲刷而出,源流腾涌激荡,水势湍急,弯弯曲曲,流入巨大的山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2)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14.作者最后说“闻而悟之”,作者悟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注】①经历了靖康之难后,张抡于次年的上元之夜写下这首感怀词。②双阙:指皇宫前面两边高大的城楼。③宸游:帝王的巡游。④瑶池: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西王云曾在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⑤长安远: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⑥华胥梦: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绘往日宫中上元节的热闹繁盛,写景极其华艳:下片抚今追昔,语含悲酸,情致豪迈。
B.下片“驰隙流年”二句由回忆转入对人世的慨叹,时光如白驹过隙,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
C.“瑶池宴”喻指宫廷豪华宴会,后五句从声、色方面极写宫苑的豪华气派,乐声响彻云霄。
D.开篇两句写宫前双阙高耸入天,重重楼阁弥漫微微春寒,引出后文对去年上元之夜的回忆。
16.请简要分析下片的抒情方式。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_______”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2)荀子在《劝学》中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3)“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_______”或“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开始陆续南回,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仅凭远望,就能准确判断它们是“谁”。

这个中国唯一位于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中心城区,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滩涂是候鸟的“食堂”,它们很熟悉潮汐规律,每当潮水退去,就会在滩涂上觅食,挖掘小鱼小虾。保护滩涂就是保护候鸟的“食堂”,这对于维护红树林和近海滩涂的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

2022年底,自然保护区建成远程智慧水闸系统,实现精准的鱼塘水位调控和生物交换,②解决了在有限空间营造能同时满足涉禽、游禽及光滩林鸟等多种鸟类的栖息生境和食物需求,③巡护员也减少了每次手动调整水闸控制水位的工作量。

他们还打造了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利用4K超高清视频监测设备,智能提取图像中不同鸟类特征,建立鸟类AI识别模型,可通过“鸟脸识别”迅速进行物种分析,极大提高了候鸟保护效率。

据了解,整座城市和全体巡护员一起努力,⑤让深圳河入海口区域鸟类种类由治理前的92种上升到现在的167种,⑥最大单次调查记录数量由871只上升到3740只,⑦其中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鸟种和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18.下列文中的四处引号中,用法与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滩涂是候鸟的“食堂”B.可通过“鸟脸识别”迅速进行物种分析
C.就能准确判断它们是“谁”D.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2-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果然,暮色之中,他的好些家人列队一般在院落门口迎候。其中的男子多半身材瘦高,肌肤黝黑、鼻梁高挺,一双双眼睛清澈明亮,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他们伸出宽大而骨节突出的手掌,握住客人的手表示欢迎。我们最初的拘谨很快就被他们的真诚和热情驱散了。

院落很大,石头垒起的低矮的围墙依坡起伏,有数十米长。正前方,可见远方的山峰冰雪皑皑,天空辽阔无垠,完全是一幅原生态的自然美景。宽阔而又无遮挡的视野,让这片家园犹如一片伊甸园。屋子一幢连着一幢,房间套着房间。跨了几道门槛,穿越几间房屋,我们抵达一间大屋子。四周是土砌的床炕,铺着木板。靠墙的一端,被子叠得,有一人多高,,像舞台上花花绿绿的布景,令人称奇。这屋子本身由土坯筑就,又以带有雕刻、富有民族特色的木柱支撑,显得格外牢固而

此时,杯盘碗碟里已装满了瓜果点心等各类吃食。一圈人刚盘腿落座,主人首先端上看上去是清爽的红色的能够暖胃、祛寒、润喉的汤汁以及一碗散发着一缕沁人心脾的薄荷淡香的热茶。之后是满满一大碗汤面条,浓汤鲜美,面块也特别耐嚼。而后是大盘的清蒸羊肉,肉香四溢。我不太爱吃羊肉,但此时也禁不住夹了两块,羊肉无一丝膻味,格外鲜嫩。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1.文中第一段加点处,都有“……一般”,请简要说明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2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改变语序,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2024-02-2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NPC是游戏中的一种角色类型,指的是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通俗来讲,NPC是为推动剧情而设计出来的一些机器人角色。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NPC,具体表现为“日复一日,按既定程序行走”“生活围绕几个固定地方,不探索地图”“不敢主动交流,充当背景板”……

那么,我们真的是这个世界的NPC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每个人生来的个人条件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算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许多人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轨迹,每个人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些勇气,一些坚持,或者一个将至的机遇。愿我们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摆脱NPC的标签,当好自己人生的主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名篇名句默写
3
语言文字应用
4
作文主题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新闻、通讯、访谈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选择+表达
20-220.65变换句式  熟语(含成语)  词义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