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0 题号:2175202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得古梅两枝   

戴复古

老干百年久,从教花事迟。

似枯元不死,因病反成奇。

玉破稀疏蕊,苔封古怪枝。

谁能知我意,相对岁寒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绘了古梅的形象:历经百年,看似枯萎却不死,反而因病展现出奇异之美。
B.颈联特写古梅稀疏的花朵和怪枝上的苔藓,凸显了梅树在岁月沉淀下的自然变化。
C.尾联传递了诗人的孤独和感慨:在岁寒时节,只有凌寒开放的古梅了解自己。
D.全诗以议论为主,辅以叙事和抒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味,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2.诗歌蕴含哲理,能给人以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两首诗都是以白海棠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但所描写的白海棠形象又有所不同。
B.第一首认为海棠之白是因为洗尽胭脂,有素雅之美;第二首认为海棠之白是因为“偷来”,含贬斥之意。
C.“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蕴藉着返璞为真的审美法则,装愚守拙、以退为进的处世态度。能使读者受到理性的启迪,亦引人遐思。
D.第二首尾联写看花人,“娇羞默默”“倦倚西风”,与首句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相呼应,照应开头,结束全篇,结构完整。
2.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18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杨柳未觉春。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织锦”一句:隐括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诗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诗借“莺语频”一词让人想象绿柳如阴之景,而曾诗则正面描绘柳随风飞舞之态。
B.温诗中“犹”字突出三月塞外却难见春色,曾诗中“犹”字强调初春杨柳刚刚泛青。
C.两首诗虽是写柳,但温诗中的思妇形象十分动人,曾诗中“狂”字也突出东风势狂。
D.两首诗的主旨各不相同:温诗以一“忆”字表达闺思,曾诗以“清霜”来表明态度。
2.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但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02-03更新 | 3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岸梅

崔橹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压渔家短短篱。

惹袖尚馀香半日,向人如诉雨多时。

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见来无去意,解帆烟浦为题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含情含怨”把梅花写成伫立在岸边的眉目含情的佳人,十分形象地刻画出岸梅的情态。
B.“一枝枝”“斜压”描写出了岸梅的花之繁盛,“短短篱”写出江边小院篱笆低矮的样子。
C.“偏”说明只有初开的梅花独得画工青睐,“先”写出梅花未落已有玉笛为之吹奏哀怨的乐曲。
D.“无去意”说明欣赏梅花的行客没有离去的意思,表现出梅花牵人行踪、惹人情思的状态。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021-05-31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