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196795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2022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提水,穿过云开火山,连通10座水库,调水至雷州半岛。该工程输水线路总长490.33公里,总投资614.56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粤西地区特别是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惠及1800万群众。

全国各地有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单。在福建,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批复,这标志着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山东,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第二、三、四、六标段近日同步开工建设,这标志着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开工的11项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规模达476亿元,较2022年同期多6项,新增投资规模252亿元。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透露,新开工的重大水利工程由三大类构成,包括3项水资源配置工程、5项流域防洪工程和3项灌区工程。

比如,福建省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是东南水网的重要项目,将为晋江、金门等地构建双水源、双线路、多调节的供水保障体系,大幅提升金门供水的水源保障水平;在流域防洪工程方面,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实施后,将改变淮河流域低洼地区涝灾严重局面,改善治理区800多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1000多万亩耕地防洪排涝能力。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大,国家水网建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建设国家水网可以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等等。

(摘编自《水网建设综合效应加快显现》)

材料二:

构建主骨架大动脉,加快建设国家水网。

钻孔、开挖、灌浆……南水北调中线后续工程首个项目——引江补汉的建设现场,施工队马不停蹄。参与大工程,大家劲头足,工程已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丹江口建管部工程处施工技术负责人米迪说。

南水北调是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全面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让超1.5亿人直接受益。2023年相关部门将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建设进度,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开展西线工程前期论证,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国家水网建设提速扩大投资惠及民生》)

材料三:

与国家电网、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网络相比,国家水网并不只是工程网,它还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但应看到,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水情。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这一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需要高质量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快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摘编自《高质量推进国家水网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最终把水调至雷州半岛,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东南水网的重要项目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复,在完成前期工作后工程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C.“引江补汉”是南水北调第二阶段工程的首个项目,由于施工人员干劲十足,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已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
D.要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比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更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进度加快,第二、三、四、六标段同步开工建设,这意味着有关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B.2023年新开工了一些水资源配置工程、流域防洪工程和灌区工程,河南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属于流域防洪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通水让1.5亿多人直接受益,国家还积极推动东线二期工程立项建设,并且开展西线工程前期论证。
D.国家水网不同于国家电网、高速铁路网等,它不是工程网,而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的综合体系。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国家水网?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6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CD-11),首次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之一。

游戏成瘾是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无法通过个人心理因素进行克制。就游戏成瘾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对涉及游戏的疾病定义是比较谨慎和严格的。大部分游成玩家的生活和游戏方式,甚至是一些忠实玩家,也不至于被归入所谓的“病态”中。之所以将“游戏成瘾”列入ICD-11,是因为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疾病症状与游戏成瘾的症状相类似,这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这类疾病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摘编自《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发布,游戏成位列其中》)

材料二: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及分布

(摘编自《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状的研究》)

材料三

在我们专家委员会之前的讨论中,有人觉得社会问题不应该变成医学问题,但专家委员会后来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将它变成医学问题,是有利于我们进行干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比如,以前有些人脾气不好,大家觉得是性格问题,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他们是患上了焦虑症。也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医学研究发现他们不只有心理问题,其实身体也出了问题。“游戏成瘾”被列入疾病范畴之后,就意味着家庭可以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也减少了人们的一些误区。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目前我们只是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的范畴,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原始阶段,比如,并没有直接针对“游戏成瘾”的药物,因为此前药物的研发者会认为,根本没有这种病,怎么发明药物呢。未来,相关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努力跟上。

我们提出了“游戏成瘾”的规范化标准,也就意味着能够规范地了解这种疾病在社会中的情况。我们可以有效地统计发病率、发病高发年龄等情况,有助于医学的进步。此外,这也有助于规范游戏成瘾的诊疗市场,毕竟这个市场之前可以说是“鱼龙混杂”的。

(摘编自《世卫专家掲秘游戏成瘾为何“入病"》)

材料四:

中国网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现象已不能再被忽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网络游戏对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网络游戏公司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提供游戏服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将不会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这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更是社会要求使然。游戏公司在创作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要内容恰当,模式合法,而且要在技术上将游戏世界和现实生活进行隔离,在运营游戏中时刻提醒玩家回归现实,不要沉溺在虚拟世界中。创作游戏是为了让人身心愉悦,广大游戏公司不要忘记产业发展的初衷。

现代社会离不开游戏娱乐产业,离不开游戏创作者,但是娱乐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因为游戏丧失本性,希望游戏公司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利益,为未成年人创造出更优的成长环境。

(摘编白《游戏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

1.下列对材料中“游戏成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游戏成瘾”是一种“病态”的玩游戏模式,它表现为游戏成为患者生活的主要部分,患者沉迷其中,无法对自己玩游戏的行为进行控制。
B.ICD-I1首次提出“游戏成瘾”是一种疾病,游戏玩家玩游戏12个月以上就会无法克制地患上这种病。
C.青少年“游戏成瘾”现状的比例可以明显看出是男生比女生高,东部比西部高,年龄大的比年龄小的高。
D.“游戏成瘾”行为模式严重会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重大的损害,这是性格问题,也是医学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的疾病,医学工作者还没有研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B.虽然“游戏成瘾”的少年只是整个青少年人群中的少数部分,但基数大,对他们进行关注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C.现代社会离不开游戏创造者,创作游戏是为了让游戏者身心愉悦,同时创作游戏要防止游戏者特别是未成年人深迷游戏中。
D.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网络游戏公司忘记了产业发展的初衷,没有承担起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3.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新版《国际病分类》有重大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
2019-03-13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信息无障碍是从联合国决议中引申出的概念。2005年,国际电联(ITU)在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提出要“鼓励设计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其他处境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方便地并以可承受的价格使用这些设备和服务”。

我国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倡议国和发起国之一,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我国电信主管部门发布的文件中,对信息无障碍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

信息无障碍是指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够从信息技术中获益,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地、方便地获取信息、使用信息。

现有的信息无障碍定义,从人文角度对信息无障碍概念做了阐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跨领域无障碍建设工作的推进,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无障碍概念还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含义:

(1)信息领域自身技术、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服务的无障碍化;

(2)信息领域与建筑、交通等其他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融合。

信息无障碍概念的内涵,不仅是指消除由身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获取和使用信息方面的障碍,更是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无障碍设施与服务的融合。

(摘编自《中国信息无障碍发展白皮书(2019年)》)

材料二: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信息无障碍化的重要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1731万视力障碍者,2700万听力障碍者,2500万运动障碍者,1.54亿认知障碍者。

此外,世界银行和世卫组织2011年出版的《世界残障报告》显示,人一生中平均有约11%的时间会处于“残障”状态。大多数人到了老年,会或多或少遇到视觉、听觉、触觉甚至认知和行动方面的障碍。从这一点来说,无障碍设施不只服务于那些残障人群,也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过去20年里,技术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从生活在纯粹的物理空间变成了同时生活在物理与虚拟世界之中,许多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变化。数字技术给普通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却在某种程度上让视障、听障以及认知障碍人群面对新的学习门槛。

不过,挑战的另一面或许正是机遇。比如用数字手段去优化城市盲道,让听障群体利用数字技术去补足听觉的信息。再比如越来越多的工作能够以远程办公的形式实现,视障群体可选择的就业方向也会变得更多。

(摘编自宋雅娟《科技向善,数字技术助力信息无障碍化》)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稳步推进,硬件上看得见的“障碍”在消除,看不见的服务“软环境”也在改善。自2013年起,超过800家政府单位搭建了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3.2万个政务网站实现信息无障碍。目前,我国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比例均超过98%,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随时随地可接入的网络服务。也应看到,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服务质量不高、社会普遍认知不强等问题。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仍须多措并举、久久为功。

在产品上由点及面,将信息无障碍建设融入信息化社会。今天,信息无障碍建设应从单纯为某个用户群体服务转变为创建全社会的信息无障碍环境。当前,网站、App是各行各业向用户提供服务的信息窗口,这就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所有信息设备和服务进行无障碍优化,保障所有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融入信息产品的研发和信息服务的运营中,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

在服务上形成合力,让信息无障碍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信息无障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硬件上着力,也需要从观念、意识等方面着眼。在加大信息无障碍产品设备供给力度的同时,还应培养从业人员为相关群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完善相应服务的应急预案和行业规范,使推进信息无障碍成为各行各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行动。

(摘编自韩鑫《让信息无障碍成为社会共识》)

1.下列与“信息无障碍”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无障碍的概念引申自联合国的一项决议,该决议与国际电联、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有关。
B.信息无障碍由中国倡议和发起,受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C.信息无障碍关注的不仅是残疾人等信息障碍群体,它关注的是所有社会成员,即任何人都能受益。
D.信息无障碍不仅指与信息有关的硬件、软件等无障碍化,还包括用数字手段优化盲道等跨界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人已同时生活在物理与虚拟世界之中。
B.数字技术有利有弊,它能给人们带来便捷,却在某种程度上让部分特殊人群不得不面对新的学习门槛。
C.我国农村虽然已经应用了一些数字技术,但电信服务刚刚起步,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服务质量不高。
D.中国信息无障碍工作还需要无障碍优化现有的信息设备和服务,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社会水平的整体提升。
3.实现“信息无障碍”需要哪些相关方的共同努力?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
2022-04-25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又如《新唐书》载“寒食献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科技日报《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材料二

卡塔尔世界杯是动人心魄的足球比赛,也是各国文化的秀场。巴西、西班牙、日本三国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折射着不同的风情和理念。

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所以,培养爱好非常重要。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

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打败强队西班牙队,但之后与克罗地亚点球大战失利,止步16强。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自律性强,集体荣誉高于个人的自由展示。在赛绩外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日本队赛后收拾整洁的更衣室和表达谢意的11只千纸鹤。在日本,球员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结束后必须整理好训练场地才可以解散,比赛后不论输赢,都要向对手鞠躬以示感谢与尊重。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

西班牙球员有着“斗牛士”之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上驰骋战斗,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

(摘编自环球时报《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各国文化秀》)

材料三

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来为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后备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问题有待解决,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

(摘编自吴相雷等《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蹴鞠运动诞生之后广受民间及宫廷欢迎,研究者可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画作品中得到启发。
B.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已成为一种文化,街头足球随处可见,任加踢法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特质。
C.卡塔尔世界杯中日本队赛后留下的千纸鹤,既向对手表达了尊重,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无其他意义。
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为此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但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有待解决。
3.为建设好体育强国,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作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2023-03-2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