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220356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馑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先生A明B于时C交D察于道理E恐动F而无功G故H问其道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我待”与《兼爱》中的“察此何自起”句式相同。
B.“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C.“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
D.“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
B.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
C.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
D.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王兴师以年数,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5.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帝黄初四年春三月,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五月,太子禅即位,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始,亮使赵云、邓芝为疑兵据箕谷,而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士卒离散。亮乃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有删改)

【注】①横门:长安城北西侧第一门。②汉昭烈:指刘备。③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军围宋,与救宋之晋、齐、秦联军战于城濮,楚军溃败,被楚成王赐死。④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B.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C.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D.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直从褒中出/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子,中国古代帝王继任者的称谓,后泛指太子,此处指刘禅。
B.股肱,股指大腿,肱指手臂,此处指辅佐君主的重臣。
C.邸阁,中国古代官府设立的用以储存粮食等物资的仓库。
D.四海,意同“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中的“四海”,泛指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主看中诸葛亮的超群之才,曾在病重时交代他:假如刘禅可以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假如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B.诸葛亮认为魏延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的计划很危险,不如安稳地经由宽广平坦大道夺取陇右,而不用担心意外,所以没采用魏延之计。
C.蒋琬认为天下未平就杀害有才能、计谋的人很可惜,诸葛亮便用孙武制胜于天下和魏绛斩杀杨干的事例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
D.诸葛亮在祁山、箕谷之败后没有盲目增加兵员,而是认真反思原因并制定了赏罚分明、磨砺士兵、讲习武艺等一系列举措以求成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以汉昭烈既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诸葛亮执行军法处死马谡,为何祭吊时却流下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原因。
2023-06-10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子,字伯恭,临江人,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子以闻,诏许自论决,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

宣和初,复官。淮南仍岁旱,不通,有欲浚河与江、淮平者,内侍主其议,无敢可否,发运司檄子行。子言:“曩有司三日一启闸,复作澳储水,故水不乏。今复故制,严禁约,则无患。”使者用其言,漕复通,进秩一等。

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勤王所以书遗金人,言兵势逆顺,令退保河外。张邦昌僣位,使其甥刘达赍手书来,子不启封焚之,械系达于狱。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

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闻警报,率军民以死守。金人围八日,登城纵火,子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城陷。坐敌至失守落职罢。

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乞致。绍兴元年,移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剧盗曹成据攸县,子军于安仁,遣使招之,成听命。子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诸郡遂得割获。成忿子扼己,拥众而南,子率亲兵拒之。会官军溃,度不可遏,单骑入贼中,谕以国家威灵。成不服,执子归。会宣抚司都统制马扩遣人持吴敏檄谕成,成许受招,始释子

诏提举江州太平观。胡安国方避地湖南,以书抵秦桧,言:“忠节,可以扶持三纲,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收用。”起知广州。时恐贼度岭,故就用子守之。又以言者罢,遂致仕。寻起知江州,进徽猷阁待制。金使议和将入境,子不肯拜金诏,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未闻甚于此时,宜却勿受。”忤秦桧意,乃致仕。

相家子,能修饬自见于时。友爱诸弟,置义庄,赡宗族贫者。退闲十五年,号所居曰“芗林”。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向子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
B.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
C.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
D.时康王次济州/遣子澹请康王率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仪统勤王兵至城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侄,文中指向子是钦圣宪肃皇后的堂兄弟的儿子;按辈分,向子应称皇后为姑妈。
B.漕,从水从曹声,“水”指“水运”,“曹”意为“粮草”,合起来表示通过水道转运粮草。
C.勤王,尽力于王事的意思。文中是指宋代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向子諲起兵希望救援皇帝。
D.戎,即北戎,与南蛮、东夷、西狄同为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的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子通晓水利治理。淮南大旱时,他反对疏通黄河与江、淮的治水建议,提出恢复旧制的主张,使淮河漕运畅通。
B.向子坚决主张抗金。面对金人的入侵,他不仅写信劝金人退兵,遣将勤王而且亲自参加作战,有力抗击了金兵。
C.向子为国奋不顾身。面对强盗曹成招安后再次叛乱,他抗击失败后,不顾个人安危,单骑入贼营对其晓知国家大义。
D.向子注重修身自守。他不愿与奸臣张邦昌、秦桧为伍,对兄弟友爱,并置办田庄赡养救助家族中贫穷困苦的人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
(2)子忠节,可以扶持三纲,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收用。
5.向子反对“金使议和”的理由是什么?结果如何?
2021-05-25更新 | 1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军士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有犒劳的意思。
B.如厕:上厕所。如,往。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陛下的""指帝王宫殿前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劝说刘邦,但刘邦仍然卧而不起,精神不振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17-12-11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