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2228243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本词创作于苏轼谪居黄州之时,当时朋友多怕受牵连而有意疏远,令他备感世态炎凉。②摐摐:形容雨声。③残釭:残灯。④逢逢:形容鼓声。

1.下面对本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一开篇即自问自答,用比拟的手法将王长官的人格精神与永恒的长江共论,予以他高度评价。
B.上片“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一句以反问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苏轼对遭贬后,朋友疏远,世态炎凉的深切感慨。
C.下片的“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既写了当日风雨骤至的景象,又暗示了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
D.下片“一饮空缸”中的“空”字,很形象地写出了当日知己相逢,畅快豪饮的情景。
2.本词的结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全词分析此感情产生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宝山新开径

苏轼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

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

【注】①佛国:这里指宝山。②仙人碧玉壶:《神仙传》中说,费长房作沛县官吏时,有一个身带壶的人来卖药,他常常悬一空壶在座上,太阳落山即跳进壶中。费长房试着伸足,也随他进入壶中。只见里面楼阁华丽。这个人告诉长房说:“我是仙人,被谪降,暂返人间。”③棠梨:也叫甘棠。树干白色,实似梨而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四处荆棘草莽,诗人足蹬棕鞋艰难而上,“不用扶”三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的心境。
B.诗人登高远望,远处的风带着笑语欢声,江水分流流向广阔的水域,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C.宝山苍翠烂漫,山势如美人青螺发髻,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碧玉壶”一样的仙境中。
D.本诗描绘了宝山如佛国仙山的秀丽风景,展现出诗人远离世事、向往归隐的内心世界。
2.有人说尾联的描写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2023-05-23更新 | 9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只见京口孤城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蒙之中,“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
B.头巾歪斜,扇子坠落,藤床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巾偏扇坠藤床滑”七字描写词人醉酒熟睡后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C.上片“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句中“歌”与“归”、“西南”与“东南”相互对应。
D.这首词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描述了词人离别京口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020-02-24更新 | 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咏橘

苏 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2016-11-17更新 | 3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