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2232693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居易自以逢A好文之主B非次拔擢C欲以生平所贮D仰酬恩造拜命之E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京都,指唐朝首都长安。古人也把首都称作京师,如《登泰山记》中“自京师乘风雪”。
C.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
D.谪,有贬官降职之意,文段一中“左迁”与文段二中“贬为江表刺史”的“贬”并不都有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却未被上报给皇上。
D.元和六年四月,其母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2.下列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快弹曲。             一曲红绡不知
B.自言本京城女。             天涯沦落人。
C.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             座中下谁最多。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4.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022-02-12更新 | 1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牵制隔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2)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2022-06-07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文段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袁,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文段二:

白居易,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
B.字,即表字。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名表示礼貌。
C.谪,指贬官降职,文一“左迁”与文二“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均有此意。
D.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5.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文段二简要概括。
2023-11-23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