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23596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①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地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孟子就不这样。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时代的末期。孟子的生卒年月,虽不能确定,但是他最活跃的时间,也是战国时代的前中段。在春秋的时候,周朝的封建制度,已不能维持,但是还没有完全败坏。②以前各小国各自为政,里面主持国政的卿和大夫以及担任下级军官的士,全部世袭,一切都按成规,也就是说,一切都接受的约束之原则已不再适用。但是公侯伯子男的互相征伐,仍以道德的名义出之。纵使叛逆篡位也还要邀请与自己利害相关的各方支持。但最最重要的是,这时的战事还未波及全民,不致使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的约束。不为已甚是当时的一般趋势。总之,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针对这些条件,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示着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他有时也发牢骚,可是要他表示方针的时候,他的办法端在正名,也就是恢复一切事物原有的名分。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更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人准备伐燕,他说燕可伐。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梁襄王问他:天下恶乎定?他答道:定于一。襄王又追着问:孰能一之?孟子就说: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孟子开始游说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间的大厮杀。虽然这时候的战事还没有像战国末季的那样剧烈——凡是年龄十五岁以上的都要向防地报到,降卒四十万或四十五万一起坑埋,所以这时已不再是春秋时代竞技式的战争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令民为什伍,即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原则加之全民。在战场上骑兵既登场,步兵人数也大量增加。斩首六万”“斩首七万,已经开始见于各国的记录。孟子说: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段话可能反映着当日各国备战的情节,也可以说是他对当日国君草菅人命的一种控诉。

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一半以上的篇幅,既为各朝经延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形容的影响。而亚圣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感情性,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③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④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他们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股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战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上述诸问题的背景,前人已经说过:是因为华北黄土地带,耕耘容易,农业既盛,人口增加,交通又便利,商业开始通有无,社会这流动性大。加以铸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间,影响到农具和兵器等等。这些解答都有根据,但是却没有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孔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比较了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差异,并论述了差异的根源,从中可以看出同一学派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B.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时“礼”对于各国之间的征伐还有一定约束力,战事方式还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动荡。
C.孟子生活在战国前中期,这时战国七雄虽已准备长期的大厮杀,但参战人数有限,社会动乱还没有像战国末期那样剧烈。
D.把孔孟的差异、春秋与战国的差别的原因归之为人口、交通等,这虽有事实根据,但没有揭示根本原因。
2.根据本文观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说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说明孔子认为恶是人的本性。
B.孔子的闲雅代表了普遍的社会心态,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较闲雅。
C.孟子对“礼”不重视,因为在孟子看来,周礼早已不能恢复,改弦更张才有济于社会。
D.我们今日读《四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其为经典,是要犯错误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紧张”,孟子担忧、害怕,不如孔子轻松、坦荡、悠闲。
B.②“以前”,就是指相较于春秋时期而言的西周时期。
C.③“强迫性”,孟子的性善论带有强迫性,它强迫人们保持性善的天性。
D.④“低水准”,作为人类早期的平等思想,孟子的平等思想朴素、亲民。
4.为更好梳理文章脉络,小明制作了一份《孔孟》第1—5阅读表格,请根据文本信息,帮助其完成该表格。
孔子孟子
差异轻松愉快、悠闲坦荡凡事紧张
对人性看法人性本善
重视不重视
原因个性不同
《论语》和《孟子》的取材记载不同
5.联系教材,说说课文《齐桓晋文之事》有哪些内容印证了本文哪些观点。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恶、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 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中国当今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2016-11-17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人类文明的演进看,科学技术总是沿着反自然选择的方向发展,也在不同程度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乃至认知方式。在这个进程中,当科技的发展凭借自身力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并建构了自己的优势体系时,它们就会反过来主导人的思想观念,成为评判其他人类活动的新视域,从而导致人类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反思自己,重新概念化人与技术的关系,对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进行适当的伦理约束,乃至法律法规的管控。

从哲学的视域看,一方面,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过去只是改造自然界拓展到今天能够改造人的身体与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关于人的身体技术化和精神技术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当由这些技术组成的硬技术群与各类算法组成的软技术群汇聚融合,为相关利益方布局与推进新的产业体系提供现实可能时,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由全要素仿真和虚实互动融合并能提供沉浸式感知体验的数字世界,所谓的“元宇宙”就是如此。这样的世界是一个游戏化的享乐世界,当我们沉迷于获得沉浸式感知体验时,我们就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人的身体技术化而言,《孝经》中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视为行孝之始。但当人类有能力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或设计时,我们是否应该恪守这种传统道德律令,就成为生物保护主义者和超人类主义者激烈争论的话题。这些争论的实质在于人类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允许人的生命从生物演化和文化塑造发展到技术设计阶段,比如,人在出生前接受基因编辑,在出生后进行身体上的审美整形等。身体技术化带来了我们对人的自然权利、公平、公正等问题的重新理解。

就人的精神技术化而言,精神的有形技术化是指通过情绪类药物或技术获得精神慰藉;精神的无形技术化是指通过智能设备、智能环境感知精神愉悦,获得精神满足。精神的无形技术化比有形技术化带来的问题更具有隐匿性。我们对人类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人工情感问题的反思,会对社交、护理等机器人的研发与推广提出新的伦理要求;对人的专注力和感知力是否应该被商品化的探讨,会对“元宇宙”等人工世界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伦理约束。

当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伦理挑战,不仅像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问题一样,是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大问题,而且使得“什么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哲学问题,转化为当代科技如何确保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践问题。当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治理理念成为人们看待问题的“透视镜”时,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从“技术环境”转向“人文环境”。

(摘编自成素梅《正确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

【链接材料】

曾经,国际社会对于如何治理、管控技术风险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以美国为代表,提倡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只有在发现显见的风险时才推动立法。一条以欧洲为代表,遵循谨慎监管原则,政府在相关技术成熟前即为其定规矩、立法条。目前,对新兴技术的反思正在全球蔓延,美国政府也开始修正立场,对美国科技巨头采取更加严格、审慎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是一个数字世界,它的特点是全要素仿真与虚实互动融合,游戏化,能为人们提供沉浸式感知体验。
B.生物保护主义者反对人在出生前接受基因编辑、在出生后进行身体上的审美整形等技术改造或设计活动。
C.对研发和推广社交、护理等机器人提出伦理要求,是人类反思应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人工情感问题的。
D.科技伦理挑战和全球气候变暖,既是关乎人类文明未来的大问题,也是确保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实践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哲学的视域分析问题时,作者由现状谈到未来的世界,进而点明了人类届时可能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可怕后果。
B.第四段通过论证精神的有形技术化和无形技术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特点,指出了科技伦理约束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原因。
C.链接材料以美国政府修正立场,改变对科技巨头的态度为例,说明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逐渐严峻,人们不得不面对。
D.文章先论述重视科技伦理的背景,继而论述了方方面面会产生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问题的复杂性及直面它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沿着反自然选择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是不断赋予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提高人类救助弱者的能力。
B.美国路线的形成与其文化传统有关,譬如历史上移民远渡重洋到美国多是追求财富和发展机会,并不十分在意伦理规范。
C.若人们将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治理理念作为看待问题的“透视镜”,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从“技术环境”转向“人文环境”。
D.国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必定以加强立法、强化审查监管、加大依法查处违规行为力度为核心措施来规范公民从事科技活动。
2022-06-02更新 | 1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今天你“切客”了吗?
①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中国“切客”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②“切客”一词源自英文check   in(签到),指的是一个团体,他们是热衷于用一种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LocaHon Based Services)]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即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他们通过软件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对于他们来说,“切客”是标榜网络和现实“双重存在”的最有效方式。“签到”不仅能引起朋友关注,还能形成自己的圈子,认识志趣相近的“同好”。
③地理位置服务(LBS)有点抽象,但并不难懂,就像《哈利波特:凤凰密令》中,那个可以显示魔法学校每个人足迹的脚印地图。社交网站应用的核心是“我是谁,我和谁交流”,微博类应用的核心是“我关注什么话题”,LBS应用的核心则是“我在哪儿”。而“我在哪儿”这一核心信息,将会衍生出大量的服务及应用。对于网络游戏,LBS更具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意味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④专家分析,当LBS成功得到个人信息的行为轨迹、时间序列、地理的维度时,可以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关系链形成,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
⑤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切客服务做很多事,走到任何一个地方,用你的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这样,只要一个人常去的地方和另外一个人常去的地方相符,那他们就有共同点,就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能通过LBS找到群体。陌生人可以因为共同的地域、喜好、习惯而成为朋友。例如,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⑥在国外,切客服务已经推出很多年,谷歌最早推出地图和谷歌地球业务,就可以算是早期的切客服务。而随着近年SNS、3G网络的崛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
⑦现在,国内具有“签到”功能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街旁、新浪微博、即时客、游玩网……大众点评网还推出了手机版“签到”按钮。切客服务有使用便利、分享方便的特点,赢得了大量用户的欢迎,中国的“切客”用户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互联网模式下,切客应用有望为互联网时代带来新的契机。一家杂志这样评论“切客”:“数以百万的人行走在一个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整合了互联网的数据,并能告诉用户附近的人或物……简单地说,位置改变一切!”
⑧当智能手机成为主流,“签到”将成为一种随时随地的网络社交行为。对于“切客”而言,LBS不仅能为他们即时获得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1.下列对文中“切客”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切客”是伴随着3G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在通信业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力推进下悄然出现的一种人。
B.“切客”是喜欢发现并探索身边的城市,并与他人分享此地的精彩图片和攻略的团体。
C.“切客”是既生活在网络又生活在现实中具有“双重存在”的人们。
D.“切客”是热衷于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软件记录生活轨迹的都市潮人。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外,切客应用逐渐在全球走向社区化和手机化。国内的“切客”用户也越来越多,他们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新的契机。
B.同在一幢办公楼上班的人,喜欢同一家餐馆的人,甚至同在一个公园遛狗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C.LBS不仅能为生活中的人们提供即时所需的资讯,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社交方式,与有相同经历的人结为好友,并将社交关系从虚拟发展成现实。
D.那些利用LBS经常在某地“签到”的人们,拥有沟通的基础,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朋友,从而改变社交圈子。
3.3.下列不属于LBS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一项(     
A.你在切客网络上标注一下你经常去的星巴克,那么其他也常去那里的“切客”就会知道你的信息,你们就可以建立起联系,可以相约一起去喝咖啡了。
B.通过切客网络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和自己兴趣爱好“志同道合”的人,从而改变你的社交圈子。
C.对于网络游戏来说,一旦位置服务让虚拟和现实社会拥有共同坐标,那么网络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平台,还是打通虚拟和现实的通道。
D.你用智能手机在任何一个提供切客服务的平台上“签到”,这样,你的足迹便会被互联网记录,在同一平台上搜索该地的网民便能看到你到达的时间与评价。
2016-11-18更新 | 8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