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3854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昊,小字嵬理,性雄毅,多大略,善绘画,圆面高准。少时好衣长袖绯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明道元年十一月,夏王德明卒,立其子元昊为西平王。初,元昊数谏其父勿臣宋,德明辄戒之曰:“吾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帝王耳,何锦绮为!”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诸部。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密使以下,分命蕃、汉人为之,以衣冠采色别士庶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而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因避父讳,改明道为显道,称于国中。

景祐元年秋七月,庆州柔远砦蕃部巡检嵬通攻元昊后桥诸堡,破之,元昊遂寇庆州。缘边都巡检杨遵、柔远砦监押卢训以兵七百与战于龙马岭,败绩。环庆路都监齐宗矩援之,次节义峰,伏发,被执;既而放还,下诏约束之。元昊虽奉贡,然车服僭拟,改元为开运,更曰广运。初,华州有二生张、吴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志窥于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宝元元年冬十月,元昊称帝,建国大夏。先是,元昊遣使诣五台供佛,欲窥河东道路。既还,与诸豪歃血,约先攻鄜延,欲自德靖、塞门砦、赤城路三道入。其叔父山遇数劝元昊勿反,不听,山遇遂挈妻子来降。

(节选自《宋史纪事末卷三十·夏元昊拒命》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举兵A必率部长B与猎C有获D则下马E环坐F而饮G割鲜H而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B.“既袭封”与“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的“既”字含义相同。
C.文武班,指我国封建王朝的时候,文武百官们上朝时所排列的班次。
D.妻子,与今义相同,该词偏于“妻”的意思,“子”的含义已被虚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有绘画才能,通晓佛学,精通吐蕃、汉文字,喜欢《野战歌》《太乙金鉴诀》等兵书。
B.元昊生性果敢,谋略深远,他认为要想成就帝业,就不能被宋朝的小恩小惠束缚住手脚。
C.身为大夏帝王的元昊,每次出兵都让将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采纳其中最好的意见。
D.龙马岭之战,元昊获胜;齐宗矩率兵前来增援,驻军节义峰,出兵设伏,结果齐宗矩被擒。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2)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张、吴二人从宋朝叛逃、投奔元昊的原因。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2016-11-17更新 | 2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③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④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⑤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⑥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⑦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⑩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⑪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C.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2.对文中实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以大王                                               闻:听说。
B.持千金之资                                        币:钱币。
C.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士兵。
D.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看。
3.对文中虚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秦遇将军,可谓深矣。                         之:助词,无实义。
B.樊於期偏袒扼腕进。                                而:连词,表修饰。
C.倚柱而笑,箕踞骂。          以:连词,表承接。
D.樊於期乃前曰:“之奈何?            为: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4.从原文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017-03-14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孝逸惧,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孝逸然之,乃部分进讨。时敬业保下阿谿,弟敬猷屯淮阴。元忠曰:“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乘胜进,破之必矣。”孝逸乃引兵击淮阴,敬猷脱身遁,遂进击敬业,平之。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构,流费州。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苟须臣肉为之羹,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为检校左庶子,奏曰:“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等恨怒,共谮元忠,遂下制狱。中宗复位,迁兵部尚书。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中书令,封齐国公。神龙二年,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武三思用事,京兆韦月将上书言其恶,帝搒杀之,后莫敢言。王同皎谋诛三思,不克,反被族。元忠居其间,依违无所建明。初,元忠相武后,有清正名,至是辅政,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卒,年七十余。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B.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C.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D.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蕃:公元7至9世纪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B.淮阴,地名,因在淮河的南面而得名。古代常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C.酷吏,中国古代对采用严刑峻法的官吏的称呼,他们常常玩弄法律、草菅人命。
D.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令等,其长官是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智略超群,通晓军事。在徐敬业举兵作乱时,他监朝廷大军进剿,劝李孝逸勇敢上前,并提出了先打弱敌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平叛的胜利。
B.魏元忠善于为政,被诬下狱。他担任检校洛州长史期间,张易之的家奴残害百姓,他就将其逮捕并打死,因此受到张易之等人的诬陷,被抓进了监狱。
C.魏元忠忠于李唐,抑止邪谋。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企图废掉太子而自己做皇太女,以便将来做女皇帝,魏元忠坚决反对,终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D.魏元忠顺从权势,晚节有亏。他晚年辅政时期,皇帝打死进谏的韦月将,王同皎谋诛武三思失败而被灭族,他身为重臣不敢直言,有负清正之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猷博徒不知战,且其兵寡易摇,大军临之,势宜克。
(2)天下倾望,冀正王室,而稍惮权幸,不能赏善罚恶,誉望大减。
5.魏元忠回答武后问话时所解释的表面原因是什么?实际原因是什么?
2022-09-08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