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224422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红色的季节,现在的院子正是这种色彩。远处看,柿子树和枫树的叶子着了红妆,柿子树的叶片本就厚实,这时红得像浸过红颜料的布头,裹着黄柿子,露出一脸的憨厚;枫树,正庆幸他们一年中最露脸的时刻,不管是元宝枫还是鸡爪枫,都尽力伸展开他们的尖叶,鲜红欲滴。走近看,那爬山虎的蔓也着了红妆,爬山虎的蔓本是怯怯地匍匐在墙角、墙头,用它的墨绿去勾线填缝,这时它的蔓却喷出耀眼的红光,一时墙头便舞着蜿蜒的红飘带。墙角则像是谁刚泼了一桶红油漆,而高楼整面的山墙,则满墙鲜艳,火辣辣地呼喊着大地的浪漫。

其实,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松柏、翠竹、没来得及落叶的杨柳和地上绿绿的草坪做了秋的深色背景;也有许多中间的过渡,马褂木因为硕大的叶片特别像古人穿的马褂而得名,这时呈现出深褐色;而白蜡树则刚刚染上一点淡淡的黄;更有那玉兰,白绒纸的花苞,已经准备好了来年春天的绽放;地上的落叶,因时间的先后分出了水分的干湿和颜色的浓淡。一串红叶单挂在一色青灰的墙上,就像暗夜里的灯笼;一片鲜红的新叶被风吹到枯叶堆上,像正要去点燃它的火苗。阳光从未落的绿叶上反射着粼粼的光,秋风还是突然地来去,搅动一团落叶,扬起又落下。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述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下列选项中的冒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遇见谁摔倒了,他去扶;遇见石头挡路了,他下车也要把石头挪开:他就是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B.太阳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C.同学们:今年七月,恰值我们中学毕业20周年,有人建议搞个同学聚会。
D.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3.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怯怯、绿绿、淡淡”,说说它们和“怯、绿、淡”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成的,其主题蕴涵深厚,以至于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的名士志趣。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数量众多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形象。有了的人物刻画,加上动人妙趣的生活情节,使得《红楼梦》在描写人情世态、生活琐事上,不能不令我们由衷佩服曹雪芹的绝顶才华。

《红楼梦》中,有名有趣之情节,多不胜数,其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等情节甚至连未读红楼的人都

每个人读《红楼梦》时都能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地方,当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爱情找不到寄托和归宿时,《红楼梦》的世界就向你的心灵敞开了,你走进了《红楼梦》就是走进了一个可以倾诉的自由天地,它可以给你受伤的心灵带来慰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多处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2-11更新 | 63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分,全年第四个节气。《说文解字》:“分,别也。”“分”就是用刀把东西切成两半。那么春分这把切开时间的“刀子”,______?平分了春季,前后各一半;平分了昼夜,白天和黑夜长度相等;平分了寒暑,实现了冷和热的平衡。古人发现一年中影子最长和影子最短时分别是“冬至”“夏至”。从冬至到夏至,中间点是“春分”;从夏至到冬至,中间点是“秋分”。“两至两分”,是最早发现的四个节气,构成了节气体系最基础的框架。

测节气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斗转星移”,观测入夜时分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节气;______,在太阳底下竖一根直杆子,通过观察投射的日影来测节气。这两种方法都是将一年的时间均分成24等分,叫“平气法”。其实,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一个椭圆形轨道,地球在近日点上略快一点,______,快慢的差异导致节气在时间上并不是严格均分的。明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徐光启主持了第三种方法,引入太阳黄道概念测节气。黄道本质上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年的轨迹。把360度的黄道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这叫“定气法”。

每个节气分三候。春分第一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第二候“雷乃发声”,惊蛰时稀疏的雷声现在密集了。“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第三候“始电”,开始有闪电。雷公电母集体上班,大自然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有声有色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05-26更新 | 18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拟人)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比喻)
C.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夸张)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
2020-12-04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