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论说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224732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莫盛之福,又有莫痛之祸。处莫高之位者,不可以无莫大之功。窃亢龙之极贵者,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夫鸟以山为卑而巢其上,鱼以渊为浅而其中,卒所以得之者,饵也。贵戚惧家之不吉而聚诸名,惧门之不坚而为作铁枢,卒其以败者非苦禁忌少而门枢朽也常苦索财货而行骄僭虐百姓而失民心。孔子曰:不患无位,患己不立。是故人臣不奉遵礼法,竭精思职,推诚辅君,效功百姓,下自附于民氓,上承顺于天心,而乃欲任其私知,窃君威德,以陵下民,反戾天地,欺诬神明,偷进苟得,以自奉厚;居累卵之危,而图泰山之安,为朝露之行,而思传世之功,譬犹始皇之舍德任刑,而欲计一以至于万也,岂不惑哉!

夫朝臣所以统理,而多比周则法乱;贤人所以奉己,而隐遁伏野则君孤。法乱君孤而能存者,未之尝有也。是故明君莅众,务纳下言以昭外,敬卑贱以诱贤也。其无距言,未必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其无慢贱,未必其人尽贤也,乃惧慢不肖而绝贤望也。是故圣王表小以劝大,赏鄙以招贤,然后良士集于朝,下情达于君也。故上无遗失之策,官无乱法之臣。此君民之所利,而奸佞之所患也。昔张禄一见而穰侯免,袁丝进说而周勃黜。是以当涂之人恒嫉正直之士,得一介言于君以矫其邪也,故上饰伪辞以障主心,设威权以固士民。赵高乱政,恐恶闻上,乃豫要二世曰:屡见群臣,众议政事,则黩,黩且示短,不若藏己独断,神且尊严。天子称朕,固但闻名。二世于是乃深自幽隐,独进赵高。赵高入称好言以说主,出倚令以自尊。天下鱼烂,相帅叛秦。赵高恐惧,归恶于君,乃使阎乐责而杀,愿一见高,不能而死。

(节选自《潜夫论》)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卒其以败者A非苦禁忌B少而门枢C朽也D常苦索财货E而行骄僭F虐百姓G而失民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穴,穴居,动词,与《劝学》中“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穴”词义不同。
B.令,指美好,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令”词义不同。
C.下,指对下,“南取百越之地”中的“南”表示向南,两者用法相同。
D.诏,指古代帝王颁布的命令,与《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的“诏”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间有福有祸,居于至高无上地位的人,必须有巨大的功劳;窃取君主至高地位的人,没有不败亡的。
B.在作者看来,人臣应上顺天意下安百姓,而不能处于危险境地却希望安稳,事做的很少却想要拥有功劳。
C.掌权的人总是嫉恨正直的人,只要有在君主面前进言的机会,就诬陷正直之士,用花言巧语蒙蔽君主。
D.秦二世听信赵高藏己独断的谗言,自己深居宫中,只宣见赵高一人,最终天下大乱,各地民众相继起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臣不奉遵礼法,竭精思职,推诚辅君,效功百姓。
(2)夫朝臣所以统理,而多比周则法乱。
【知识点】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后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终日思矣                       犹且从师问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也。
A.是故益圣,愚益愚。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其圣人也亦远矣。D.吾未见其也。
4.下列句子中,与“而耻学于师”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𫐓以为轮
C.蚓无爪牙之利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023-12-12更新 | 2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感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无其德,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无可                    :学习
B.张口骂欧曾             辄:于是,就
C.道听未                    审:审问
D.以为无其德             苟:假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有惑不能解                  人非生知之
B.已累幅见坊书矣            其身也,则耻师焉
C.授以艺术者有其实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D.待后之学者                  圣人之所为圣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4.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不求甚解、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老师之过。
D.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2)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2024-02-04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注】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越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韩,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以明古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有删改)

材料二:

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

【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把相应序号填写到答题卡上对应位置,超出三项无效。

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报G吴H则夫差为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
B.“偷幸”,意思为苟且侥幸,与《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意思不相同。
C.“民望”,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似,都指安然未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也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显明法度。
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
(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5.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评析,并说明你的观点。
2023-12-02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