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辙(1039-111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225377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人惠千叶牡丹   

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注:此诗为诗人被贬谪到河南府时所作。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春风骀荡、百花盛开的时节,有人送来一瓶千叶牡丹,于是诗人作诗以表谢意。
B.面对大好春光,诗人以不出门庭老人自嘲,表现心中的愁闷和对世事变化的淡然。
C.诗人用“天女”比送花人,用“摩诘”自比,表达内心苦闷得到别人理解的欣慰。
D.千叶牡丹绽放生姿,诗人怜爱有加,但是细数花期只剩一旬,又难掩内心的愁怨。
2.本诗尾联用典,语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言志部分,请分析此处用典的效果。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怀古

苏辙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注】①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②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
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未闻”形成呼应。
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
2.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
2022-11-25更新 | 3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杨万里                                                                         苏辙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悠闲从容,秩序井然。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2.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
2022-09-27更新 | 2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②博:求取。③廪:粮仓。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欲”字写出丰收在望的期盼之情。
B.颔联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连夜雨毁坏了场圃,“一竿晴日”的明媚景象,一解邻人之焦虑。
C.颈联写做饭备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急炊”“多博”体现诗人对外孙的心疼和体贴。
D.尾联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闭廪”二字交代新麦已经收入粮仓。
2.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情感变化很有层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022-12-23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