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226680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发布的《风力等级》国家标准中,将风力等级依次划分为18个等级。在冬春季节,其实风力可能只有三四级,远远达不到气象上大风的标准。在气象观测业务规范中,一般将瞬时风速≥17.2米/秒,即风力达到八级以上时才能称作大风,如果一天中出现过大风则记为一个大风日。在我国雷暴、飑线、龙卷、气旋冷空气等天气系统活动引起的大风会带来灾害,其中雷暴、飑线、龙卷等属于强对流天气。我国有三个大风多发区:一是青藏高原,年大风日数多在75天以上,一年有1/5的时间都是大风天,是我国范围最大、日数最多的大风区;二是内蒙古中北部、新疆西北部,年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三是东南沿海及其岛屿,年大风日数多在50天以上。此外山地隘口及孤立山峰处也是大风日数多的地区。

摘编自《大风的标准是什么?我国哪里的大风最多呢?》

材料二:

在中央气象台,根据不同类型大风,大风预报业务被分为三类,即陆地冷空气大风、海上大风、对流性大风。陆地冷空气大风预报中,阵风精细化预报难度较大,目前还很难准确预报其强度、出现时间及具体发生的区域。在海上,阵风预报难度增大。虽然近些年增加了船舶气象站、石油平台观测站、浮标观测站等常规观测手段,预报员也可以结合卫星、雷达等多源观测资料进行研判预报,但实况观测点依然不足。强对流大风的预报难点集中在强对流系统尺度小和极端性两方面,可以说尺度越小,越难预报;强度越强,越难预报。

解决难点的关键在强化观测和预报预警上。针对冷空气大风,加强复杂下垫面大风监测;利用人工智能、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高时空分辨率的实况监测资料发展陆地阵风智能预报系统,提高精细化水平。针对海上大风,发展基于多模式集成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和CMA-MESO模式使用的海上大风预报技术方法体系等。针对强对流大风,随着快速滚动更新的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望在雷暴大风分等级定量预防、极端雷暴大风时空精细化预报方面实现突破。

(摘编自《春天的风,太凶猛!预报它有何硬招儿?》)

材料三:

春季风大在全国其实是普遍现象,全国只有华南地区全年风速的季节差异较小。

从风的成因来看,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我国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暖高压影响,多偏南风。春季是由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锋面,二者互不相让,极不稳定,形成低压气旋,进而产生大风。

特别是在我国北方,春季的特点之一就是南北大风交替出现,且风力较大,一阵风就能吹得人风中凌乱。

西北地区多沙漠戈壁,春季晴朗干燥气压低,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凛冽偏北风相遇后,巨大的气压梯度极易导致强烈大风,威力极强,堪称中国境内最狂暴的春风。

南方,春天出现大风的情况较少,一般情况下,风力较小,给人轻风拂面的感觉。

风虽然无形无质,却也有强烈的存在感。既能塑造雄奇的地理景观,还容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大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农田大旱等自然灾害,还容易对人产生影响。据医疗气象学的研究,风速如果每秒超过6米就会令人心烦,扰乱人的思维和正常工作。春季多大风,极易发生低频的风(即次声波),容易对人体的中枢神经产生影响。因此,多风的春天容易令人心情烦闷。即使是拂面程度的微风,扬起的花粉、尘土及污染物也会刺激敏感人群的呼吸道及眼睛,干痛难忍及情绪失调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都易引起人们的身体不适。

大春风能给农田带了佳讯。春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解冻了江河水,水蒸气高空遇冷凝结形成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在中国神话中,风神和雨神不分家,风雨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只要不是狂风,大春风往往是粮食丰收的好兆头。春风对小麦的摇曳增加了小麦的通风光照,改善了小气候环境,降低小麦植株发生春季黄疸病的机率;摇曳形成的闪烁光照还能使光合作用更有效,有利于增产。

(摘编自《春风:北方作妖,南方温柔》)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将风力划分为18个等级,一般瞬时风速≥17.2米/秒,即风力达到八级以上的大风才会被预报。
B.大风预报业务分陆地冷空气大风、海上大风等,预报尺度越小,越难预报,强度越强,越难预报。
C.解决预报大风难题需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大风,我们还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技术。
D.春季大风在全国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雷暴、飑线、龙卷等天气系统活动异常频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有三个大风多发区,它们的年大风日数都不少于50天。山地隘口及孤立山峰处大风日数也较多。
B.CMA-MESO模式属于海上大风预报技术方法体系,它是以多模式集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
C.目前,我们还很难对陆地冷空气阵风作精细化预报,预报海上阵风难度更大,实况观测点依然不足。
D.古诗中“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银山碛口风似箭”等诗句都表现了大风的强劲有力。
3.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用恰当的语句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随着儒学的式微和佛道的兴盛,人们逐渐普遍形成了不愿为师、不愿学习儒学的心态,及至韩愈、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社会上竟然出现了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现象。何以如此?除去儒学式微和佛、道兴盛的影响,大概与中唐社会的官学多为科举之附庸息息相关。韩愈针对“自汉氏以来,师道日微,然犹时有授业传经者,及于今则无闻矣”的现象,沿循先秦两汉儒家由学而知、学而从师的教育传统,力倡要学有所得就必须向老师求教。为此,韩愈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写出了著名的《师说》,旗帜鲜明地从理论上阐明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柳宗元十分赞同韩愈的意见,也主张从师求学,认为如果不从师学习,就很难增进自己的才识和完善自我的德性,他以其切身的感受指出自学者虽有学习的主动性,但单靠个人的努力,缺乏良师的指教,往往只能悟得一鳞半爪,而不能得其要领。可以说,韩愈与柳宗元都强调从师求学。

但对于是否愿意为师,并敢为人师,韩愈与柳宗元的态度及做法有明显的不同。作为一位虔诚的孔孟信徒,韩愈为了恢复和弘扬儒学的道统,不但热切关注教育事业,而且敢为人师,乐为人师,热心奖掖后进。依韩愈之见,只要后学前来请教,做教师的就应该热心加以指导,勇于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尽管韩愈因“独有接后辈之名”而招致“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但他仍不改初衷。相形于韩愈,柳宗元则不愿任师,不愿与向他讨教的人公开建立师生关系,柳宗元明确表示自己的才能和勇气不如韩愈,所以始终都不肯接受别人请他为师的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柳宗元不愿任师,并不意味推卸教育后学的责任。事实上,柳宗元把师道看得非常神圣,他所拒绝的仅仅是表面上的师生关系,绝非要把真正虚心讨教的求学者拒于千里,柳宗元以为不用老师的名义,只要实际上能起到老师的作用则足矣。史籍记载:“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韩愈生活在佛、道兴盛的年代,儒家学说受到佛、道严重的挑战。为了光大儒学学说,使之居于主导地位,韩愈张扬排佛挤老的旗帜,积极进行反对佛、道的思想斗争。他为了阻止佛教的流传,仿照佛教的传法世系,也替儒家制造了一个“道统”。韩愈认定自己的使命是接续孟子,由自己来把中断了近千年的儒学道统继承起来。与韩愈一样,柳宗元也提倡学习儒家经典。柳宗元认为为师之道的目的在于培养既能“明道”又能“行道”的人才,即造就能对现实社会进行大胆改革、用仁政来治国安邦的人才。然而柳宗元所提倡的“道”并不纯粹局限在儒家经典的范围,它还涵括老、庄、杨、墨、申等学说,乃至佛教学说的思想成分。柳宗元提倡博览群书,并非不讲先后主次。就读书次第而言,柳宗元强调先读六经,次读《论语》《孟子》,而后再读其他诸子百家之书及历史爱情。

关于为师的标准,韩愈与柳宗元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都把能够“传道”或“明道”作为教师的首要素质。韩愈较为深刻地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了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整个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教育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不仅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得不到圆满解答,而且全社会也终将见不到德才兼备的人才,韩愈认为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向国家举荐人才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柳宗元的为师之道,虽然鼓励求学者从师学习,但极力主张把师生关系变成师友关系,充分肯定在学校教育之外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强调不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要视学生为主体,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习主体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助其发展,教师唯有充分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摘编自黄明喜《韩愈与柳宗元师道观之比较》)

材料二:

韩愈不仅亲自授徒讲学,还通过通信、交游、个别辅导等形式指导后学,他总结出了一系列光辉灿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留给后人的有《师说》《进学解》《符读书城南》等影响深远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诗文。《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首篇专门论述教师的名作,韩愈在此文中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道与业的关系。韩愈所谓的道,指儒家之道;所谓业,指《诗》《书》等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道是儒家的基本思想,业是儒家经书。道与业二者之中,道为重,业为次,道比业更重要,而业是为道服务的。传道和授业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许多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解惑就是教师的第三个任务,解惑是解释道和业中的惑,并不是脱离道和业去解其他无关的惑。

韩愈还认为师与生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说明学生不一定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这一师道观包含着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的进步因素,这在公元8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确是难能可责的。

韩愈师道观的提出有其个人的、历史的原因。韩愈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先觉传后觉、先知传后知的过程,教师闻道、受道在先,并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学生如果要学习仁义之道,就必须尊师重道。再者,他提倡师道的深层原因是当时唐朝国势和教育的衰败,佛、道宗教势力的膨胀,儒家的师道观日趋淡化,韩愈力挽狂澜于既倒,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就是力图通过提倡尊师重道,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重振儒家道统。

直至今天,韩愈的师道观思想仍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法古而不泥古”,批判地继承传统教育思想,构筑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培育具有现代思想的一代新人。

(摘编自王凤银《从〈师说〉看韩愈的师道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在韩愈心中“传道”重要性超过“授业”,“授业”重要性超过“解惑”。
B.中唐时期,社会上大量出现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的现象,人们逐渐普遍形成了不愿为师、不愿学习儒学的心态。
C.《师说》结合韩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旗帜鲜明地从实践上阐明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柳宗元自认为在才能和在做事的胆识上都逊于韩愈,这也决定了其影响力在当时不如韩愈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把师道看得非常神圣,虽然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称他为老师,但是他不拒绝真正的求学者。
B.柳宗元注重对儒家经典的阅读,他认为与其他诸子百家之书及历史要籍相比,儒家的六经、《论语》、《孟子》更值得人们阅读。
C.《师说》的创作目的是尊师重道,重振儒家道统,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
D.韩愈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柳宗元则强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下列选项,不符合韩愈和柳宗元师道观的一项是(       
A.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B.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C.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D.务学不如务求师。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韩愈与柳宗元两人师道观的相同之处。
2023-05-03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在社会里生活的人自觉应当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信念。它包括着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它的内容是人和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依着该社会的格局而决定的。从社会观点说,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我们不能具体地拿出一个有形体的东西来说这是团体。它是一束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这种实在只能用有形的东西去象征它、表示它。在团体格局的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团体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

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还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在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着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在差序格局社会中,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那个仁字。当他积极的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退到了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他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而在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社会信念,人们必须自觉遵守,这取决于道德对个人行为具有制裁力,可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
B.“团体格局”社会中,团体虽然无形,但它与个人的关系就像神与信徒的关系,可以裁判赏罚,维持公正,是个全能的保护者。
C.“差序格局”社会中,道德要素维持着私人联系;“仁”只是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难以成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
D.“团体格局”社会中,公务、义务等行为规范清楚明白;“差序格局”社会中,所有价值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请简要概括。
3.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1-27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

在近视防控领域,共同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甲)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目标,(乙)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新期待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持续向好、总体见效的。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比2018年的53.6%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丙)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和冲击,近视防控(丁)基本实现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预期目标。

谈到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我们知道,近视一般分为两种:病理性近视和生理性近视。病理性近视通常是由眼部疾病引起的,这类近视患者的视力在短期内会快速下降。生理性近视,此类近视患者眼睛器官没有什么毛病,其近视问题主要是因不当的用眼行为或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

病理性近视患者需到医院医治,在此不做赘述。下面,我们着重说一说生理性近视的防控。

防控生理性近视,第一是要给眼睛来个“日光浴”。有科学家对150814—14岁儿童进行了追踪调研,发现每天接受户外光照超过2个小时的孩子,轴向伸长率降低24.9%,近视发生率降低50%。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瞳孔在光线强的时候会收缩,在光线暗的时候会扩张。而瞳孔在收缩的时候,景深会加深,成像会更清晰,近视的人眯眼会看得更清晰就是这个原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晒太阳可以让视网膜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不仅参与了视网膜神经元之间的视觉信息传递,还能调控视网膜的发育。更有研究指出,阳光会诱导多巴胺从视网膜中释放,防止眼球增大,并抑制轴向伸长。

第二是要带着眼睛做“运动”。打乒乓球即是特别适合锻炼眼球的运动,它可以使眼球全方位地运动。在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与近视息息相关的东西,那就是睫状肌,它有改变晶状体厚度、调节焦距的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让睫状肌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近视。而打乒乓球时,双眼需要盯着球,每一个球的路线、球速、旋转程度又都不同,眼睛要不停地调整视线,在这个过程中,睫状肌也跟着一松一紧,这可以有效提高它的收缩和舒张能力,降低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而导致的睫状肌疲劳。研究表明,打乒乓球是各项体育运动中改善视力最有效的一种。

第三是要给眼睛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之间其实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影响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波及到视觉器官。科学实验表明,当噪音强度在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想恢复到稳定状态需要20分钟;当噪音强度在90分贝时,视网膜中区别光亮的视杆细胞敏感度会降低;当噪音强度在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降低20%。而我们平时戴的耳机,其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眼睛长期待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对光线亮度的适应性就会不断下降,增加眼睛的工作负担,从而引发近视。白天声音≤50分贝、晚上声音≤45分贝的环境对耳朵和眼睛都更友好。

此外,还要做到平时多眨眼,每天给眼睛做一做热敷和按摩。因为眨眼可以使泪液均匀地涂抹在眼角膜上,时时刻刻润滑着眼球;而热敷和按摩则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效消除眼睛的疲劳。

(取材于樊泽民、远保红等的相关文章)

1.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          不但   
B.不仅          尽管   
C.或者   或者   不但   
D.或者   或者   尽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眼睛做“日光浴”,可以使瞳孔收缩,还可以让视网膜释放更多的多巴胺。
B.打乒乓球特别适合锻炼眼球,并且是各项体育运动中改善视力最有效的一种。
C.眼睛和耳朵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所以听力不好的人其视力也不好。
D.平时多眨眼,每天给眼睛做一做热敷和按摩也是防控生理性近视的有效做法。
3.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迫切性——防控的历史成绩——近视的分类与诱因——生理性近视的防控步骤
B.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迫切性——防控的基本现状——近视的分类与区别——生理性近视的防控步骤
C.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性——防控的历史成绩——近视的分类与区别——生理性近视的防控方法
D.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要性——防控的基本现状——近视的分类与诱因——生理性近视的防控方法
2022-01-1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