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33 题号:43623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
C.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②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也。彝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袭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步从,不乘车马,颜貌瘦瘠,当世称之。孝文幸冀州,遣使吊慰,诏以骁骑将军起之,还复本位。

宣武亲政,罢六辅。彝与兼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惧,出京奔走。

寻除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羽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人庶爱仰之。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擅立刑法,劳役百姓,诏遣直后万贰兴驰驿检察。贰兴,肇所亲爱,必欲致彝深罪。彝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见代还洛,犹停废数年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由是众口喧喧,谤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龟二年二月,羽林武贲将几千人,相率至尚书省诟骂,求其长子尚书郎始均不获,以瓦石击打公门。上下慑惧,莫敢讨抑。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始均、仲瑀当时逾北垣而走。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中,及得尸骸,不复可识,唯以髻中小钗为验。仲瑀走免。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远近闻见,莫不惋骇。乃卒。官为收掩羽林凶强者八人斩之。不能穷诛群竖,即为大赦,以安众心,有识者知国纪之将坠矣。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B.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C.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D.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
B.方伯,“方”则“正”也,“伯”同“霸”,文中意指当时张彝横霸羽林,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之“伯”意迥乎不同。
C.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羽林,取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为皇帝之护卫。后代禁卫军常有羽林之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彝坚守孝道,为当世所称道。他不乘坐车马,从平城到家乡一千多里路步行送葬,累得容貌消瘦憔悴,守丧超过礼节的规定。
B.张彝为政有方,宽容对待罪人。他治理陇右,革除旧俗,受到百姓的爱戴;建造寺院,囚徒到寺院工地上干活,不再受皮鞭棍棒等刑具的拷打。
C.仆射高肇想要娶公主为妻,却遭到公主拒绝。在自己的私欲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污蔑陷害得到公主婚约的同列张彝。
D.张彝改革官制,触动军人利益。他提出武人不能担任高贵官职,导致军人冲进家门报复,两个儿子或烧死或受伤逃亡,自己也未能幸免。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
(2)彝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见代还洛,犹停废数年。
2019-12-02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小题。

孔范字法言,会稽山阴人也。父岱,历职清显。范少好学,博涉书史。陈太建中,位宣惠江夏王长史。后主即位,为都官尚书,与江总等,并为狎客。范容止都雅,文章赡丽,又善五言诗,尤见亲爱。后主性愚狠,恶闻过失,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时孔贵人绝爱幸,范与孔氏结为兄妹,宠遇优渥,言听计从。朝廷公卿咸畏范,范因骄矜,以为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白后主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后主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益以为然。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

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度?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自恨位卑,虏若能来,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因死去。”后主笑以为然,故不深备。

寻而隋将贺若弼陷南徐州,执城主庄元始,韩擒虎陷南豫州,败水军都督高文泰。范与中领军鲁广达顿于白塔寺。后主多出金帛,募人立功,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时任蛮奴请不战,而己度江攻其大军。又司马消难言于后主曰:“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陛下以精兵万人,守城莫出。不过十日,食尽,二将之头可致阙下。”范冀欲立功,志在于战,乃曰:“司马消难狼子野心,任蛮奴淮南伧士,语并不可信。”事遂不行。

隋军既逼,蛮奴又欲为持久计,范又奏:“请作一决,当为官勒石燕然。”后主从之。明日,范以其徒居中,以抗隋师,未阵而北,范脱身遁免。寻与后主俱入长安。

初,晋王广所戮陈五佞人,范与散骑常侍王瑳、王仪、御史中丞沈瓘,过恶未彰,故免。及至长安,事并露。隋文帝以其奸佞谄惑,并暴其过恶,名为四罪人,流之远裔,以谢吴、越之人。

(节选自《南史·孔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B.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C.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D.弼若登高举烽与韩擒虎/相应鼓声交震/人情必离/请急遣兵/北据蒋山/南断淮水/质其妻子/重其赏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战国始置,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仆射为正副长官。
B.山阴,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中“山东”都指崤山以东。
C.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
D.文帝,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古代学者、士大夫死后由亲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范仪表出众,举止高雅,他写的文章丰沛华丽,又善作五言诗。南陈后主每做什么坏事,孔范必定为他曲意文饰,称扬赞美。
B.孔范结交权贵,宠遇优渥,朝廷公卿都怕他,他因此便骄矜自大,认为整个朝廷的文臣武将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C.孔范恶有恶报,罪有应得。隋军逼近,他罔顾诸将的建议,决意出战,结果大败;陈国灭亡,他被俘至长安,坏事败露,被流放到边远地区。
D.孔范谗言惑主,自以为是。他怂恿后主,诸将领稍有过失,就夺取其兵权;敌人来袭,他妄言守边将领谎报军情。后主都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隋师将济江,群官请为备防,文庆沮坏之,后主未决。
(2)范素于武士不接,莫有至者,唯负贩轻薄多从之,高丽、百济、昆仑诸夷并受督。
2018-12-16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猛,琅邪临沂人。五岁而父清遇害。陈文帝军度浙江,访之,将加夷灭。母韦氏携之遁于会稽,遂免。及长,勤学不倦,博涉经史,兼习孙、吴兵法。以父遇酷,终陈文帝之世不听音乐,蔬食布衣,以丧礼自处。宣帝立,乃始求位。

太建初年,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再迁永阳王府录事参军。诏随大都督吴明彻略地,以军功封应阳县子,累迁太子右卫率,徙晋陵太守。威惠兼举,奸盗屏迹,富商野次,云“以付王府君”。郡人歌之。

时孔范、施文庆等相与比周,害其梗直,议将出之而未有便。会广州刺史马靖不受征,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与广州刺史陈方庆共取靖。猛至,即禽马靖送建邺,进爵为公,加先胜将军、平越中郎将、大都督,发广、桂等二十州兵讨岭外荒梗,所至皆平。

祯明二年,诏授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时广州刺史临汝侯陈方庆、西衡州刺史衡阳王陈伯信并隶猛督府,各观望不至。猛使高州刺史戴智烈、清远太守曾季远各以轻兵就斩之而发其兵。及闻台城不守,乃举哀素服,藉稿不食。因勒兵缘江拒守,以固诚节。

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隋文帝大悦,谓昉曰:“猛怀其旧主,送故情深,即是我之诚臣。保守一方,不劳兵甲,又是我之功臣。”即日拜辛昉开府仪同三司,仍诏猛与行军总管韦洸便留岭表经略。猛母妻子先留建邺,因随后主入京,诏赐宅及什物甚厚,别赉物一千段,及遣玺书劳猛。仍讨平山越,驰驿奏闻。时文帝幸河东,会猛使至,大悦。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以其长子王缮为开府仪同三司。猛寻卒于广州,隋文帝闻而痛之。遣使吊祭上开府仪同三司,封归仁县公。命其子王缮袭,仍授普州刺史。葬关中,曰成。

   (节选自《南史·王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B.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C.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D.杨素贺因曰/昔汉武此地闻喜用/改县名/王猛今者告/捷远符前事/于是又降玺书褒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建,陈宣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西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释褐鄱阳王府中兵参军”意为:初入官场担任鄱阳王府中兵参军。
C.赠,和“乃除王猛都督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中的“领”意思相同,都是指在原官之外兼任其它官职。
D.谥,也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以谥法为依据,根据其生平功业给予谥号以示褒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猛历经凶险,勤学自律。他五岁时父亲遭害,幸亏母亲带他出逃才避免了被诛杀,他勤奋学习,因父亲遇害,终陈之世不肯享乐。
B.王猛功勋显赫,政绩卓著。他凭借军功被封应阳县子,后屡次升迁,开疆拓土,任晋陵太守时,恩威并施,使富商遍地,百姓人人歌颂。
C.王猛审时度势,竭尽忠诚。他曾斩有异心的将领,台城失守穿上孝服不肯进食;也曾派部将向隋文帝投诚,得文帝信赖,受到玺书褒奖。
D.王猛去世,尽享哀荣。王猛在广州去世,隋文帝感到十分悲痛,派人吊祭,多有封赠,并赐谥号,他的儿子也受到父荫承袭了爵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命徙镇广州,未之镇,而隋师济江,猛总督所部赴援。
(2)及审陈后主不死,乃遣其部将辛昉驰驿赴京师归款。
2019-03-05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