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34 题号:53276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绘画从宋代开始就有了意境之说。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历代山水名家都将山水画的意境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凡是优秀的山水画,必定具备山水性情,于是就有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佳句,还把作品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的特点。这样,才是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美学观,指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论述初次系统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提出山水画是以其表现外在“形”而体现内在“道”的观点,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艺术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交融产生心中的意境。王维《叙画》中也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眵春风,思浩荡”的抒情达意观点。在表现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时,受“天人含一”自然观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很多,从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到宗炳《画山水序》,都明确表示画家亲身感受自然的重要,从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中国绘画理论在提倡研究客观自然取法自然的同时,着重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

受这种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气积”在绘画创作时就体现在山水画中常展现的气韵,它是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绘画元素,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创作和欣赏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韵生动”。黄庭坚说“凡书画当现韵”,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气韵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也就是将《易经》中说的阴阳二气移到画面中,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皆用墨笔来表现,黑白关系的精妙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

龚贤作品以积墨法为我们所熟知,其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使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视党冲击力。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但是黑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清澈可见。在条理清晰的黑白气韵下,作品给人以静寂安宁、厚重沉稳、华滋大气、生机勃勃的意境体验?“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章法构成和黑白布局使画面气韵精妙,引人入胜。

(摘编自程绍君《小议中国山水画的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是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历代山水名家都将意境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B.宗炳认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应是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实现“天人合一”,通过意象表达“道”。
C.“气积”是山水画画面中的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它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之分。
D.艺术家要诗意地创作出有意境的山水画,首先心中要有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更要把握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历代山水名家都认为山水性情是优秀山水画的必备要素,并把不同审美层次的作品分为几个不同档次。
B.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都是用笔墨来表现自然界的气韵的。
C.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与用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玄学”的体现,绘画作品中精妙的黑白关系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
D.龚贤的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但却显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有着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视觉冲击力非常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境源于宋代的绘画,其表现的最高境界从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来看,是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
B.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认为意境的产生是艺术家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的碰撞交融。
C.中国绘画理论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情感,但前提是研究并取法客观自然。
D.从王维、顾恺之、宗炳等人的理论著作,到谢赫、黄庭坚等人的论述,都表明气韵在书画作品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为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去年底,在美国的监管严规拒绝亚马逊公司测试无人机送货之后,英国作为“全新的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欣然接受了亚马逊的测试请求,而且亚马逊也只是在英国测试类似产品的“众多大公司之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发展中新的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带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更新与比拼,对新生事物的发展要有更多的包容,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而有效的监管一方面应该成为引导规范新兴行业发展的利器,另一方面则应成为帮助平衡其商业潜力与人们安全需求之间的天平。

完善的监管方案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明”,其价值终会在时间的检验中得以呈现。

(摘编自李应齐《给无人机直规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机被喻为“上帝之眼”,近几年来,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B.各国政府在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美洲和欧洲的宽严幅度相距甚远。
C.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是判断监管适当的首要标准。
D.能有助于商业潜力与人们安全需求之间的平衡即称得上完善的监管方案,这方案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发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英国拟推出新规入手,引出无人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隐忧问题。
B.文章以维护公私安全领域不受侵害为立论前提,阐发了严管无人机的主旨。
C.文章第三段用较多篇幅列举了无人机的安全隐忧,引出各国加强对其监管的问题。
D.文章引马丁•卡拉南的话,说明监管无人机既要考虑安全,又要有益其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安全意识测试,以期从源头上对其强化管理,规范其使用。
B.盖特威克机场飞机无法降落,是因为跑道上出现的无人机可能对其造成损伤。
C.法国禁止在公路、公园等公共场所上空使用无人机,因其危害了他人权益。
D.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商业、服务模式更新背景下,实现有效监管尤为重要。
2018-08-04更新 | 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数据将帮助静态的城市管理体系向动态的生态系统转型。人口管理政策也可以采用更具灵活性的政策工具集,为人口生命周期内的自由流动服务。我们可以观测到北京人口的实时变动情况,跟踪人口的流向,观察京津冀三地间人口流动趋势变动,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监测,提供弹性、及时的设施配套和其他服务。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城市群的大空间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城市群内部的部分城市人口减少,但整个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会得到优化。

除了人口之外,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定量化、精细化、全面感知的技术手段,来分析检测各种真实要素流动特征,使得我们可以全面、立体、实时地识别城市群的问题,进而促进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通过对城市群内部经济流的深度分析,可以明确不同城市、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和量化关系及产业演进路径,为各城市在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支持。多源、多维度大数据的综合,可以实现对多重要素的叠加分析,帮助城市群实现人口、产业和环境在城市群层面的合理匹配,优化城市群的布局和空间形态,提升其发展效率。

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而城市群作为城市的集合,生命体征的复杂度更是以指数增长。如果说传统的统计数据像传统医学一般,根据经验为城市群的发展开药方,那么,大数据则会像新兴的精准医学那样,通过对城市群体征的全息检测,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对于城市管理部门来说,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城市群协同发展、智慧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大数据为城市群协同发展提供智能支撑,支撑区域政策的制定科学化、管理的精细化。

而对于开发商来说,随着城市群发展与区域联动的进展,以及我国大都市郊区化和要素外溢,各大城市的外围辐射区域也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开发新的增长点。大数据可以帮助开发商精准研判城市群价值空间特征,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射区域的价值潜力。通过构建全周期、集成化、定量化、智慧化的城市开发和资本运营平台,优化投资和开发效绩。

公众亦在大数据介入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事实上,各种人流、车流、信息流等大数据,均来自公众的时空活动行为。每个人都在以“用脚投票”的方式,为城市群的全息观测和研究提供了行为样本。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将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为城市群发展的核心主体——居民们提供更完善的福祉。

以往的智慧城市都是单一城市的发展路径,如今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展的融合,将实现多个城市的“群体智能”。最新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新IT时代”的技术,将在新时代的城市群发展和运营中全面、综合、动态地实现数据价值,为城市问题提供与时俱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摘编自李昊《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通过对人口的全面、动态地监测,优化了京津冀三地人口管理。
B.大数据为促进城市群多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C.现代化城市群治理体系是以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的监测指标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D.大数据帮助开发商寻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围辐射区域的价值潜力,因而优化投资和开发效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论述中紧扣大数据激发城市群的“群体智能”这个论题,从不同层面展开对论题的阐述。
B.文中把城市比作“动态的生命体”,把传统的统计数据比作“传统医学”,增加了论述的生动性。
C.本文在论述中没有使用引证和例证,着重运用典型新词、热词来阐述作者个人主张。
D.文章结尾对新时代城市群发展未来的展望,体现出本文论述思路的完整、周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城市群层面的精准招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来说,大数据是最重要的智能支撑。
B.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监测让公众在城市群发展的过程中获益。
C.公众“用脚投票”,为城市群大空间尺度上实现更加人性化的人口管理提供了可能。
D.大数据与城市群发展的融合,将使“智慧城市”告别以往单一城市发展路径。
2018-03-03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手记

俞孔坚

歧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等。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粤中造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而在当今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高潮中,这种记忆是稍纵即逝的,甚至就连亲身经历过的人们也会怀疑其真实性,更不用说他们的后代了。

人们在追求“文化”,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当需要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将其具体化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这些文化与传统,作为设计师的追求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这是设计师的一种理解,一种对人自我的理解,一种对文化与传统的理解。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南方与北方那么不同,大城与小城那么不同,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又点燃了多少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设计之初,本设计面临着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

第一大诱惑:借用当地古典园林风格,即岭南园林的设计方法。

第二大诱惑:设计一个西方古典几何式园林。

第三大诱惑:借用现代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路子。

坦诚地讲,第三大诱惑是最大的,而且整个设计也贯穿了生态恢复和废旧再利用的思想,其中的许多方法也借鉴到本设计中来了。但同时本设计放弃了极端的保护与生态主义的途径,而强调了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通过设计来体现自然与普通的美。

人们在追求“美”,一个同样抽象的概念。我们习惯于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这些美,作为设计师的追求也都无可厚非。而本设计所要表现的美是野草之美,平常之美,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自然之物的美。

儿童时代以放牛为业,每天最大的心愿是给牛找到丰盛的野草。当在林中、溪边、田埂之上看到青翠鲜嫩的野草,便有获得大发现时的激动。这种激动源于对牛的心爱,因此也期待田里长野草而非庄稼。由此也想到美的本源,特别是对园艺美的反思:野草是美的,因为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新的环境伦理则在更理性的层面上告诉人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它们之于人类和非人类的价值绝不亚于红皮书上的一类或二类保护植物。在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在人类日益远离自然、日益园艺化的今天,乡土物种的意义甚至比来自异域或园艺场的奇花异木重要得多。

然而并没有多少城市居民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也没有多少公园的造访者懂得环境伦理,所以,野草之美往往被埋没。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

在本公园的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包括用于湖岸绿化的挺水植物,各类茅草。在与几何路网和机器的对比中,白茅、象草和莎草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之一。

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本设计的理念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那些被人们践踏、鄙视的野草,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歧江公园是一个充满时间感觉的地方。在这个结构的“丛林”里,时间是风,穿梭其中,并追逐着一些为我们所不知的东西。

(有删减)

1.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认为设计师在设计时习惯将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的理念与做法是不可取的。
B.在设计歧江公园时,作者面临着三个设计思路上的诱惑。尽管这三种思路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作者还是全然否定。
C.作者考虑到歧江公园原址是粤中造船厂,该厂虽然不足称道,但也走过一段可歌可泣的历程,因此设计要体现足下的文化,以唤起人们对那段岁月的回忆。
D.作者在歧江公园的设计中用了大量的乡土野草,是因为人们现在居住城市,也没有儿童时代放牛的经历,缺乏乡土野草的知识。
2.作者说“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示野草之美的特质”,该做法的深远意义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
A.打破我们追求园艺之美、几何之美或古典式的小桥流水之诗情画意的审美疲劳。
B.引导我们进行审美反思,野草是美的,它和庄稼或鲜花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C.从新的环境伦理的理性层面上告诉我们,乡土野草是值得尊重和爱惜的。
D.该做法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以此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3.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应该具有哪些设计理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19-07-04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