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5491856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 ·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全文的主旨句是?
2.联想与想象是诗词的两只翅膀,作者由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3.词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词的上阕,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节选)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词的上阕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湘江秋景图?
2017-10-26更新 | 5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调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选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一片出岫的孤云,漂浮在异国的山野,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家国之思。
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叠音词也增加了音乐性。
C.颈联乐景衬哀情,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抒发了诗人对如此美景竟在金人统治之下的哀伤之情。
D.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概括并结合诗句分析。
2019-06-24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2月25日凌晨与敌军为争夺娄山关展开激战,最终取得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词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词写景状物、抒发胸臆、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情景。
B.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红军冬夜行军的真实情景,色调灰暗,读来令人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心情沉重。
C.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练、准确、情景相得益彰。
D.下片上来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再升。下片后两句取暖色调与上片的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也要乐观坚定,一往无前。
E.“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以海喻山,以血形容夕阳,说明革命要经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流血牺牲。同时,“残阳”表明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象征着革命已经走向没落。
2.本词的上片使用了哪些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2017-11-19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