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55610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理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所以新诗有的时候要在“变”中继承“常”。
B.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
C.在传播上,中国诗歌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
D.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
C.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境界。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加强了形式感和音乐感。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
D.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郊皇家园林的总称,这种说法出现于清朝中晚期。三山五园包括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

静宜园位于地势较高的香山,园中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散点式镶嵌在山体之中。园林之胜,重在山水。水池作为点缀,或出现在殿前以丰富较窄的院落空间,或处于园中以增加景观趣味。静宜园占地149公顷,1677年成为康熙的行宫,后来虽有添建,但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自然生态,深邃优雅。

静明园的个性与静宜园不同。静明园所在的玉泉山,湖山尺度非常有限,占地仅65公顷。玉泉山虽因泉水丰沛而得名,但水面并不大,山体狭长,呈南北走向。在这种地形上如何建设园林呢?建筑要和湖山尺度配合好,建筑群采用散点布局,高低相映。山顶上的香岩寺和玉峰塔规模不大,山脚下的建筑多为一层,这样就凸显出玉峰塔的高耸。乾隆非常喜欢玉泉山的风光,亲自为静明园内十六景命名,正殿名为廓然大公,后殿名为涵万象,意蕴深远。

畅春园位于今北京大学西墙外畅春园宿舍一带,原是明代武清侯李伟修建的私家园林清华园,也叫李园,康熙时更名为畅春园。畅春园以水景为主,水面宽阔,江淮以北亦当第一也,清朝改建时仍因水成景。畅春园的叠山艺术也堪称一绝,原来的土山和新添建的假山,岗峰连接;加之遍植各色鲜花树木,绿树成荫,给人天人合一之感,是兼有政治和游乐功能的离宫型园林。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既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又吸取了欧洲的建筑形式,是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圆明园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平地造园的典范,园内步移景易,景观层出不穷,特色之多,首屈一指。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在三山五园中规模最大。有仙境、欧式园林等景观,也有理政、居住、宗教等场所,这些层峦叠嶂的建筑都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改造的结果,也大多体现出其治国理念。清王朝把圆明园作为第二政治中心。

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在五园当中建造最晚,但最能体现皇家气派。相比于圆明园,清漪园湖山相映,形象立体。但万寿山总体轮廓平缓,高度仅60米,长度达到1000米,且仅山体西半部前临水面。经过人工改造,水面向东、西扩展,形成东西最宽处1600米、南北长1930米的水面,水体大大超过了山;同时,西堤的设置,将玉泉山和稍远的西山景色借入园内,而昆明湖东侧又与邻近的畅春园、圆明园相呼应。这些使三山五园在空间上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万寿山中部,耸立起一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装点南坡,再以700多米的长廊作为前山建筑群与昆明湖之间的束带,这样就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壮观气势。

(取材于郭黛姮《三山五园:北京历史文化最辉煌的乐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三山五园”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A.造景因地制宜B.高峰深谷相映
C.布局错落有致D.具有皇家气派
2.下列描写景观的文字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其体现的风格,与材料一中皇家园林风格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A.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B.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
C.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D.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二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就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大观园)分派收拾。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惜春住了,李纨住了,宝玉住了怡红院 。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A.蓼风轩       秋爽斋       蘅芜苑B.秋爽斋       蓼风轩       蘅芜苑
C.蓼风轩       秋爽斋       稻香村D.秋爽斋       蓼风轩       稻香村

材料二

自然山水学,不仅有着广泛的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从古至今,自然山水思想被皇家贵族与平民百姓广泛运用,它影响着寺院、庭院、村落、住宅等的建设。

山水思想中的核心要素是山河襟带,即三面山脉环绕,地势向南面开放,开放的平地有河川或水池,形成聚气而使其不散围绕式空间格局。

三山五园地处北京城的西北郊。北京城符合中国古代建都选址的原则:背山临水。南朝范缜曾在《幽州赋》中形容北京,虎踞龙盘,形势雄伟。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也

北京西郊一带也有山有水。水流在清漪园(颐和园)一带汇集,再向东南方向流动,西北方向有群山环绕,前面有湖泊水系,符合山环水抱的要求,环境良好,因而成为建造皇家园林的首选之地。

那么,清漪园的山水情况如何呢?万寿山位于昆明湖的东北侧,湖水从西北方玉泉山的玉河流向东南方的长河,最后注入渤海。清漪园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同时,对自然山水加以人工改造,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环境。为了让昆明湖位于万寿山之南,就把原来的瓮山湖扩大了将近一倍,把挖湖的泥沙堆放在瓮山(万寿山)上。原有的西堤被取消,湖面扩大后的新堤命名为东堤。这样不仅满足了水利需求,还使万寿山成为北面的靠山,南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广阔水面。

中国古典庭园,借景是最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明代计成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作为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精华,被充分运用到清漪园的改建过程中,其景观构成与三山五园的相互关系十分明显。改建清漪园时,为了把西面的玉泉山与西山最大限度地借入园内,充分考虑了湖岛的位置及岸堤的方向,一概没有建高的建筑物。这样,从万寿山清漪园可以邻借玉泉山,还可以【甲】西山一带;为了把东侧的风景借入园内,东南面没有修建外墙,这样从清漪园就可以【乙】圆明园、畅春园一带的风光。而从香山,可以【丙】玉泉山及万寿山,从圆明园的福海及畅春园内也可以【丁】万寿山佛香阁及西山山脉的一部分。

(取材于祝丹《北京颐和园景观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自然山水学中“山河襟带”思想的一项是(     
A.选择北京作为都城B.三山五园相互借景
C.万寿山和昆明湖改造D.在北京西郊建造园林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别填入材料二“甲乙丙丁”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远借     邻借     俯借     仰借B.邻借     俯借     远借     仰借
C.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D.邻借     远借     仰借     俯借
2021-10-09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遗产是个古老的词汇,它的原始概念是指先辈留下的财产。在传统的遗产观中,遗产只是一种私有的物质财富。19世纪中期,开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同样视作遗产。这种遗产观的产生,缘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型。人类的文明由远古到今天,一共经过两次转型。一次是由渔猎文明转为农耕文明,那时人类尚没有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概念。另一次是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化。在文明转型期间,人们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事物的内在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遗产的消亡正是在这种“物换星移”的时候。
②最先表达出这种新遗产观的是法国作家雨果。1832年他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一文中,用激愤的语言斥责当时大肆破坏法国城市历史的人。历史地看,新的遗产观最初总是被一些有识之士顽强地表达着。由于这些人不屈不挠的努力,新的遗产观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然后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纪初,英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陆续有了一些范畴不同的遗产保护法。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现代化的加剧,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世界遗产公约》和《各国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建议案》,这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③物质文化遗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静态的,是实体,比如文物器物、经典古籍、大文化遗址、重要的历史建筑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广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见也摸不着。它包括民俗、方言、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等等。然而,由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创造的,它一直被认为是底层的文化而不被重视,有些技艺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但它是养育我们的一种生活文化,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它直接表现着各个民族的个性特征,还有各自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凝聚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各个民族的本质,也最能体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在1950年确立的《文化财保护法》中首次提出“无形文化财”的概念,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它的范畴。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并把江陵端午祭列为韩国的“重要无形文化财”。由于他们的努力,这种遗产观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法》,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上有好几种叫法,如“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等。我国过去习惯称作“民间文化”,现在为了与国际上的称谓相协调,便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内容由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伸延到非物质的、无形的、精神的、生态的,显示了当今人类对自己的文明创造的认识进了一大步。当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加珍视并加以保护时,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
(取材于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法国的第一部《历史建筑法案》的颁布,表明人类社会就新的遗产观已达成共识。
B.一些作家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促成了世界各国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形成与推广。
C.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严重的破坏,促使新的遗产观被国际社会广泛地接受。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生活文化,比物质文化遗产更能体现出各个民族的本质。
E.我国把“民间文化”改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示对国际新遗产观的认同和支持。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法的一项是(     
A.国务院宣布2008年1月1日起将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
B.一些学校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让学生亲眼目睹并学习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C.我国有关部门正通过笔录、录音、摄像等多种方式,全面采集各地方言的原始数据。
D.被焚毁近90年的故宫中正殿近日复建竣工,完整再现了清朝乾隆时期的建筑全貌。
3.3.试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4.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一个现代的遗产观便形成了”。根据文意,“现代的遗产观”中的“遗产”包括哪些?
2016-11-18更新 | 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儿童文学:还原孩子的天空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的一大特别要求就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而且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四是成年人的文化期待,包括成年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学,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选用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3亿少年儿童。但是现在占据我们市场的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儿童文学书籍。《哈利·波特》的市场包装、市场策划、市场运营都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了一课。它有书籍、电影、玩具、网站等一系列产品,彼此之间形成联动。相比之下,我国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在观念上都要转变,应该把儿童文学当做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操作。我们觉得要制造本土的“哈利·波特”,就不能把电影、电视当做儿童文学的敌人,而应该利用合理的市场手段,五指成拳,整合中国的文化力量来发展儿童文学。
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备比一个优秀的成年人文学作家还要多一层的东西,因为成年人文学要求文学性和思想性,儿童文学除了这些,还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要从表面纷繁复杂的人间世象中提炼出一个让少年儿童能够接受的表现形式,让他们喜欢看,这就是书写的角度的问题。儿童文学,要从内容上、角度上还原孩子的天空。
儿童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整个人类传承不息的根本希望所在。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自然也脱离不了儿童文学的熏陶。如何创作出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引导的社会责任,将继续成为社会要解决的重要话题。
1.下列有关“儿童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创作内容和书写角度等方面还原孩子的天空。
B.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要鲜明具体,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让孩子们喜欢看。
C.只有符合市场价值,利用所有的市场手段,儿童文学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像《哈利·波特》一样,把儿童文学当作产业。
D.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要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2.2.下列各项关于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对儿童文学作家的要求,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儿童文学能呈现儿童的和适当表现成年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基本状态,所以儿童文学应成为成年人和儿童相互了解对方世界的窗口。
B.儿童文学的价值应包含人类的基本情感和成年人的文化期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和对母语意识的培养。
C.儿童文学需要一个深入浅出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应比一个优秀的成年人文学作家在表现形式上有更深一层的东西。
D.如何创作更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引导孩子的社会责任是儿童文学作家乃至整个社会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今天的儿童文学缺少权威,也缺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B.中国儿童文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应该把儿童文学当做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利用合理市场手段,整合中国的文化力量(包括电影、电视)来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
C.如今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D.儿童是家庭、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传承不息的希望,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构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016-11-18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