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55628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B.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C.“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D.“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E.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017-06-02更新 | 1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宝山新开径

苏轼

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

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

回观佛国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

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叶战暝禽呼。

【注】①佛国:这里指宝山。②仙人碧玉壶:《神仙传》中说,费长房作沛县官吏时,有一个身带壶的人来卖药,他常常悬一空壶在座上,太阳落山即跳进壶中。费长房试着伸足,也随他进入壶中。只见里面楼阁华丽。这个人告诉长房说:“我是仙人,被谪降,暂返人间。”③棠梨:也叫甘棠。树干白色,实似梨而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四处荆棘草莽,诗人足蹬棕鞋艰难而上,“不用扶”三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的心境。
B.诗人登高远望,远处的风带着笑语欢声,江水分流流向广阔的水域,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C.宝山苍翠烂漫,山势如美人青螺发髻,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碧玉壶”一样的仙境中。
D.本诗描绘了宝山如佛国仙山的秀丽风景,展现出诗人远离世事、向往归隐的内心世界。
2.有人说尾联的描写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2023-05-23更新 | 9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阊门,苏州城西门,这里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清霜后,秋天,这里指年老。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词写词人再次来到苏州时觉得物是人非;苏词写妻子去世十年,词人难以忘怀。
B.“原上草,露初晞”运用比喻,既是描写亡妻坟前景物,又是哀叹妻子生命短暂。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融现实与梦幻于一体,是绝望又无奈的假设。
D.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之作,写得都非常感人,而贺词抒发的感情更加深沉和悲痛。
2.贺词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与苏词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表达技巧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08-31更新 | 2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