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564259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①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②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③郁嵯峨。


【注】①腊:腊月,农历十二月。②元:通“原”,原本。③巫岫: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东。④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梅花在腊月之前就吐蕊,正月之后开得最多,一“破”官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梅花衰败的姿态,勾起诗人的伤感之情。
B.颔联说诗人虽然明白春光美好,但客居他乡的愁苦实在难以排遣,“以乐景衬哀情”是也。
C.颈联写冬天白雪覆盖大地,雪树同色,江风吹拂,营造出一种温馨、活泼的意境,为最后一联抒情作了铺垫。
D.尾联写诗人远眺,视野被高峻的巫山所阻,难见故园,流露出深深的叹息。
E.全诗虽以“江梅”为题,却以抒写“客愁”为主,巧妙地运用反衬把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的浓浓愁绪表现得十分含蓄、深沉,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从此诗中举一例分析印证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写出了洞庭水的境界宏阔。
B.颔联写景渗透着诗人的胸怀,也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不安。
C.颔联境界极大,颈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包孕着诗人无限感慨。
D.尾联诗人涕泗横流,只因为自己与亲朋音信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浩瀚,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庄子•秋水》中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E.本诗承转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020-04-08更新 | 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发同谷县

【唐代】杜甫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注】①“贤有”两句: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贤指墨翟,圣指孔丘。黔,黑、突,烟囱。席,指坐席。②绝境:佳境,指自然环境美好的同谷。“杳杳”,幽远的样子。③翮:鸟翅,代指飞鸟。
1.诗题中“发”字的意思是_________。诗中“________”一句点明诗人“发同谷县”的原因。
2.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情感的。
2021-04-09更新 | 16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远【注】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这首诗是诗人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构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时局动荡的离别背景图,笔力雄健。
B.三、四句写亲朋痛哭流涕,诗人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细致地描绘了离别场面,感人至深。
C.五、六句既描写了远行所见的自然环境,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雨的社会环境。
D.诗歌写了启程分别、途中所见、自己回忆等情景,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脉络清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9-03-13更新 | 2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