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 姓名称谓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4 题号:5666858
请选出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句中的“六艺”是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中“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月满为望,“既望”就是望日之后的那天。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曾写过“柳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即收入其中。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重视“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僇人”同“戮人”,指受过刑辱的人,罪人。
B.“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
C.“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儿童长到 15岁的年龄要束发为髻,称为“束发”。
2020-07-09更新 | 19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最小。同时,“孟、仲、季”还可以表示月份顺序,如:阴历一月可称为“孟春”,八月可以称为“仲秋”。
B.“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分别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和每月第一天,“三五之夜”中的“三五”和“七月既望”中的“既望”都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C.“授”“迁”“补”“擢”是古代宫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徙”“升”等。“授”“拜”“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D.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谦辞可表示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的谦虚与尊敬。如:帝王多自称“孤”、“寡”,人们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时常用“鄙”或“愚”等。
2020-02-15更新 | 28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皇天后土”,指的是天地神明。
B.先妣抚之甚厚——“先妣”,古时用来称呼过世的母亲。
C.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做亲”是指男女双方订亲。
D.有五日而后返——“旬”,古代指的是十天。
2021-04-13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