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1 题号:570420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古之人不余欺也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吾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
D.其闻也亦先乎                  余嘉其能行古
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B.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二螯
C.而耻学                         时,学于余
D.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欤!
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是己而人,俗之同病B.而学于师
C.吾从而D.学而大遗
8.填空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____”,作品集有 《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劝学》)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古圣人                         士大夫
B.积土成山,风雨兴        或师焉,或不
C.以为轮,曲中规        皆出于此乎
D.吾尝终日思矣               则群聚笑之
2.下列句子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象形字,车的周围有四只手,形成合力造车的样子。多指车厢,一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的短暂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为人治病。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结合《师说》全文,分析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26更新 | 1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郏子、苌弘、师袅、老聃。郏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己。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文本二: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孟子A称B人C之D患E在F好G为H人I师J由K魏晋氏L以M下N人0益P不Q事R师。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指求学的人。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
C.古文,指唐朝以前的文章,这里主要指六朝以来的重文轻道的骈体文章。
D.抗颜,意为态度严正,面色严正不屈。体现出柳宗元对韩愈为师行为的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对比论证,通过“嗟乎”“呜呼”的点染,再加之感叹、反问的语气,批判之意直接而鲜明,发人深思。
B.文本一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文本二中首句引用孟子的话,目的是为了证明“今之世人”不事师有一定的合理性。
D.文本二中“不顾流俗”“抗颜而为师”等表达体现了柳宗元对韩愈敢于为师的精神的赞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5.韩愈倡导的择师标准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并简要概括“当今”世人耻学于师的原因有哪些。
2023-10-09更新 | 1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俟欣悦,则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荀子《劝学》)

【丙】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鸣呼!师道之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书以观                              千里
B.益慕圣贤之                              之不传也久矣
C.不敢出一言以                         师道之不可知矣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者也
2.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俟欣悦                                     皆出于此乎
B.不如须臾之所学                       其闻道固先乎吾
C.闻者彰                                     耻学于师
D.善假物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3.下列各文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余立侍左右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
4.下列文句与“弗之怠”句式相同的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能                              ②吾从而                         益圣
④则师焉                              ⑤或                                学而大遗
A.①②/③⑥/④⑤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⑥/③④/②/⑤
D.①/②⑤/④/③⑥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1-07-10更新 | 3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