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584096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由夔州(今重庆奉节)北归洛阳途中。因时局动荡,北归无望,诗人漂泊于湘江一带。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③褚公: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1)请合理补充相关成分,说说颔联的意思。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伤神”的原因。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桃花,云帆一片,枫树成林。
B.颔联写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面对美景而只能潸然泪下。
C.颈联“君恩北望心”一句,道出了诗人身处逆境、无力报国的怅然之情。
D.尾联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与思想的总结。诗人一生苦吟,无人理解。
2.本诗“百年歌自苦”之“苦”与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之“悲”,有哪些共同之处?请联系两首诗简要概括分析。
2022-02-12更新 | 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②信宿:再宿。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下列对杜甫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杜诗和毛词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11-13更新 | 3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小题。

崔氏东山草堂

杜 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①崔氏:崔兴宗,崔氏庄因在王维别业之东,故称东庄,亦称草堂。东山:蓝田山,又名玉山。这首诗是杜甫来辋川访王维故居时,在崔兴宗东山草堂所作。②王给事:王维。王维曾隐居蓝田辋川,后离开再仕。
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静”的?请简要分析。
2.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3-08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