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 《晋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59782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成、琅邪王戎,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选自《晋书·嵇康传》,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B.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C.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D.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幼年丧父。古汉语“孤独”指幼年丧父和老而无子的人,“鳏寡”指老而无偶的人。
B.拜、除、授都和官职的任免有关,拜和授是任命、授职,除是免除官职。
C.古人称呼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有称籍贯的,如文中“陈留阮籍”;有称官名的,如称王羲之为“王右军”;有兼称籍贯、姓名及字的,如《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
D.海内,即四海之内,国境之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此外还有九州、宇内也都是泛指中国或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
B.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傲岸不羁的个性。
C.吕安事件是嵇康命运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D.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嵇康临刑时年仅40岁,他最遗憾的是《广陵散》从此失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2)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知识点】 《晋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隐之传

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然亦终始不易。

③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变子不沾寸禄

④义熙八年,请老致仕。九年,卒。

⑤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注】①歃shà   本义:饮,微吸。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饮者怀无之欲(       )清俭不(       )
2.为下列划线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禄赐皆亲族(     
A.分开       B.分给       C.并列       D.普遍
(2)时人颇谓其     
A.假托       B.纠正       C.矫正       D.做作
3.把第②段画直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4.第②段中吴隐之赋诗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第③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三处标识出来。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6.纵观全文,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23-12-17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遐,字正长,广平易阳人也。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遐间道遣使受元帝节度,朝廷嘉之,玺书慰勉,以为龙骧将军、平原内史。建武初,元帝令曰:“遐忠勇果毅,义诚可嘉。以遐为下邳内史,将军如故。”

初,沛人周坚,一名抚,与同郡周默因天下乱,各为坞主,以寇抄为事。默降祖逖,抚怒,遂袭杀默,以彭城叛,石勒遣骑援之。诏遐领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太山太守徐龛共讨抚,战于寒山,抚败走。诏徙遐为临淮太守。徐龛复反,事平,以遐为北中郎将、兖州刺史。

太宁初,自彭城移屯泗口。王含反,遐与苏峻俱赴京都。含败,随丹阳尹温峤追含至于淮南,遐颇放兵虏掠。峤曰:“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不可因乱为乱也。”遐深自陈而拜谢。

事平,以功封泉陵公,迁散骑常侍、监淮北军事、北中郎将、徐州刺史、假节,代王邃镇淮阴。

咸和元年卒,追赠安北将军。

子肇年幼,成帝以徐州授郗鉴,以郭默为北中郎将,领遐部曲。遐妹夫田防及遐故将史迭、卞咸、李龙等不乐他属,共立肇,袭遐故位以叛。成帝遣郭默等率诸郡讨之。默等始上道,而临淮太守刘矫率将士数百掩袭遐营,迭等迸走,斩田防及督护卞咸等,追斩迭、龙于下邳,传首诣阙。遐母妻子参佐将士悉还建康

遐妻骁果有父风。遐尝为石季龙所围,妻单将数骑,拔遐出于万众之中。及田防等欲为乱,遐妻止之,不从,乃密起火烧甲杖都尽。

肇袭爵,官至散骑侍郎。肇卒,子举嗣。卒,子遵之嗣。卒,子伯龄嗣。宋受禅,国除。

(节选自《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B.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C.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D.值天下大乱/遐为坞主/每击贼/率壮士陷坚摧锋/冀方比之张飞/关羽/乡人冀州刺史邵续深器之/以女妻焉/遂壁/于河济之间贼不敢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因绑缚的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而得名。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祖逖:东晋军事家。“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故事讲述的就是他早年刻苦自励,发誓收复中原失地的经历。
C.刺史: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为朝廷所派督查地方之官,后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D.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遐性格果敢坚毅,作战勇猛。刘遐是广平易阳人,他弓马娴熟,开朗勇猛。
B.刘遐深受朝廷重用,地位显赫。他亲自接受晋元帝节度后,被授予平原内史等官职。晋元帝称赞他忠义可嘉。
C.刘遐多次平息叛乱,因功受赏。刘遐讨伐并平息了周抚等人的叛乱,受封泉陵公,升任散骑常侍、徐州刺史。
D.刘遐妻子骁勇果决,智止谋乱。田防等人打算作乱,刘遐妻子制止未果,就暗地里点火烧光了铠甲兵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不可因乱为乱也。
(2)遐尝为石季龙所围,妻单将数骑,拔遐出于万众之中。
2021-07-05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节选自《陈情表》)

文本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也是汉代所设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李密是优秀人才,但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B.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C.伏,敬词,用在动词前表谦下的修饰语,如“窃闻”“伏惟”等。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
D.迁,一般表示官职的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B.选文一文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C.选文二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赶得上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司空张华赞同这个见解。
D.选文二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中说“官中无人,不如归田”,表面上是说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实际上是表达对不能回京任职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5.李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李密传》文意简要分析。
2022-03-20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