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600677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夫礼,所以整民也。”“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竟茫然不知。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必须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

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连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左传》几乎是把《诗》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

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平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

1.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
B.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平台,各国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
C.《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
D.“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
B.“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
C.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
D.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春秋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西周人则把礼当做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
B.“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C.春秋时代,士君子只要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
D.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蓝皮书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 年15.8个百分点。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9.15%。

蓝皮书指出,近几年,以上海和江苏为表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此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17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三产业占比都已经超过了50%,上海更是突破了70%。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大旅游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所谓“大旅游时代”,绝不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西北地区在地理上有共通的特点:高海拔高温差,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少数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明显。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的地位在当代更是意义非凡。

(摘编自《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

材料二:

地区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

北京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189.2

2406.7

2794.3

3072.3

3570.5

占GDP比重(%)

12.3

——

13.1

13.4

14.3

上海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269.76

2500

2833.08

3020

——

占GDP比重(%)

11.29

11.5

12

12.1

——

广东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706.5

3011

3552.3

3648.8

4256.63

占GDP比重(%)

4.74

4.84

5.24

5.01

5.26

江苏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330

2701

3001

3167

3488

占GDP比重(%)

4.3

>5

——

>5

——

浙江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581.2

1880.4

2187.8

2490

3200

占GDP比重(%)

4.56

5

5.45

5.81

5.8

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稍显缓慢。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等诸多优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对于像宁夏这样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的省市地区,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扎实做好“基本功”,注重与当地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三:

文化领域在推进文化改革实现管理转轨过程中,还未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政府干预作用影响大,往往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方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历史性同类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出现相似性开发利用,或者同一资源主体多地区恶性竞争。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当一个地方政府引进并发展某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其他地方政府也会低成本地跟进模仿,以更低廉的成本或更优惠的政策诱导,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的动力机制。

我国文化企业六成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企业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往往较低,缺乏专业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投资。

(摘编自高宏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跨区域”治理》)

材料四:

文化企业应该将商业模式作为立身之本,分析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在整体上去模仿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以避免商业模式和产品上的雷同。

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当力求具有内容或者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细分要求。从产业形态差异化的角度来说,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仅要求实现不同金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还要总体上适应园区内的互补性,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结构。

(摘编自陈少峰《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透视》)

1.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北京、上海、江苏三地的文化产业平稳发展,广东、浙江发展较快,尤其是浙江,几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
B.2012~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北京、上海基本超过10%,比广东、江苏、浙江大,这反映出前者较后者重视文化产业。
C.2012~2016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虽有增长,但与东部一些省、直辖市相比,差距很大,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波动较大。
D.宁夏有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扎实做好“基本功”,或许可以改变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态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4年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这表明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B.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速,超越了同期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成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的一大亮点。
C.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上海尤其突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倾向凸显。
D.西北地区除了在地理上有优势外,因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化上也有优势,是在当代意义非凡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3.文化产业区域同质化有哪些原因?有何解决对策?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2019-03-18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 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5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全是否定的。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参与者全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存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E.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
3.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2018-11-30更新 | 3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罗老病重期间还牵挂着《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的编写情况,现在这部分已经编撰完毕即将付梓,可惜他没有机会看到了,真是莫大的遗憾。”对于罗沛霖去世,数字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难掩悲伤。
       今天上午,两院资深院士、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11天前,罗沛霖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98年的人生旅途。
       罗沛霖被誉为“红色科学家”。早在1938年3月,他就秘密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军委三局,创建了延安通信材料厂,同时还担任延安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教师,为抗日前线培养通信人才。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罗沛霖应组织要求,前往美国留学,准备为新中国建设服务。1948年9月,在好友钱学森的推荐下,罗沛霖正式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
       “党派我来留学,要对得起党”的信念让35岁的罗沛霖坚定了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的决心,他只用23个月便完成了课程和论文,直接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在努力完成学业之外,罗沛霖还从事着另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据我所知,罗沛霖一直与当时的留美科技人员协会保持密切联系,这个协会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动员留美人员回国建设新中国。他是这个协会加州理工学院支会的负责人。”郑哲敏回忆说。在罗沛霖等人的影响和支持下,1950年,庄逢甘、郑哲敏、鲍文奎等一大批知名留美科研人员集中回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事业。
       1950年罗沛霖回到北京。1951-1953年,他两度独自赴民主德国考察谈判,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联合工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并出任该厂总工程师兼第一副厂长,为我国电子工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和电子设备生产配套打下基础。
       1956年一个重大任务落在了罗沛霖的肩上。他被抽出参与讨论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工作。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工作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副总理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
       1958年,吴佑寿曾在中科院电子所研制“超远程雷达”。他回忆说,“罗老学术造诣深、见多识广,给大家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际提出采用‘门波积累’来解决问题,对大家很有启发。”
       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罗沛霖是倡议人之一。实际上,退休后的罗沛霖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仍然坚持学习和研究,除了致力于软科学研究之外,还参与了大量科普丛书出版工作,热衷于电子科技人才培养。

“罗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由于知识渊博,他的意见往往具有战略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表示,“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他身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摘编自王飞、李大庆《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相关链接】
①就资历而言他可谓是“三八式干部”(指抗日干部——编者注);从学历上讲他曾留洋获得过博士学位;而论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头衔”便足以说明一切。更有人把他称作“三士科学家”——战士、博士、院士……(节选自尹传红、骆玫《“三士”科学家罗沛霖》)
②“如果一生生活呈波浪形,并不是一往直前,只要一旦改弦更张,努力奋进,还是可以有所贡献的。最理想的当然还是早日认清方向而持之以恒,取得成就。”罗沛霖跨两个世纪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总结,或许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须借鉴的。(节选自李琪《笑容风雨 乐思得失——走近罗沛霖院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清晰,分别从资历、学历和学术成就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传主作为“三士(战士、博士、院士)科学家”的一生。
B.第一段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对罗沛霖院士的缅怀入题,照应标题,又以“莫大遗憾”设置悬念,自然引出下文。
C.本文运用倒叙手法,从传主的去世写起,追述传主的生平事迹,介绍了传主在中国革命、电子工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
D.罗沛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告诫青年人,当生活不顺利时,只要改变方向,努力奋进,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就。
2.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罗沛霖院士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8-04-2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