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600755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胡邦衡赴新州贬所(其一)

王庭珪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召贾生还。


【注】①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因上书反对议和,请斩秦桧,被贬新州(今广东新兴)。②清都:古代神话中天帝住的地方,此指皇宫。③百辟:朝中百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起句化用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直叙其事,说胡铨写好奏章送达帝前。
B.诗人用“虎豹”比喻看守皇宫的侍卫,暗示戒备森严,说明胡铨的上书凶多吉少。
C.颔联写胡铨奏章上达朝廷后,引起百官震动,批评了朝臣的软弱无能与明哲保身。
D.颈联实写胡铨名高北斗却身处南州瘴海的境遇,表现出作者胸中的无限郁勃之气。
E.“堕”是“坠落”,“高”是“高出”,对比鲜明,突出了胡铨所受的不公正待遇。
2.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南宋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清明

陈与义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鞠,只将诗句答年华。


[注]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作文以见志曰:“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候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蹴鞠,也作“蹴鞠”、踢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清明时节雨后天晴散步涧边、荒林的见闻感受。“闲”写悠然之意,“乱”渲染了荒凉气氛。
B.颔联“寒食清明”与“暖风迟日”对,写清明气候特点;“惊客意”与“醉梨花”对,以情对景,景中见情,情景交融。
C.尾联上句中的“不用”一词正话反说,写出了诗人玩乐中的兴味;下句中的“只将”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时又清明、年华流逝的感叹。
D.古代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之外,还有很多户外活动,如首句写到的踏青,尾联第一句中写到的荡秋千和蹴鞠。
2.本诗颈联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07-19更新 | 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宜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1.下列对这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二诗正文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描写,都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晓寒”,可见其上路之早。
E.“寂寞小桥和梦过”,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2.《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各有什么效果?
2018-05-07更新 | 1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
2.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2020-03-05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