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5 题号:60331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居益,宇思受,谓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潮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含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 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郫中王建侯诬已。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守城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B.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C.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D.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人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从指同宗,堂房亲属,如从父、从弟等。从子在这里指外甥。
B.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指京城。
C.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居益勇猛有谋略。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南居益斩了来使,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平息。
B.南居益品性正直,深得民心。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立祠树碑。
C.南居益善恶分明,敢于进谏。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罢免他的官职。
D.南居益重视节操,宁死不屈。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俊,宣府前卫人。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累擢大同游击将军。弘治十二年以功进都指挥同知。

火筛入大同左卫,大掠八日。俊遣兵三百邀其前,复分兵三百为策应,而亲御之荆东庄。依河结营,击却三万馀骑。帝大喜,立擢都督佥事。未几,总兵官王玺失事被征,即命俊代之。其冬,以寇入戴罪,寻移镇宣府。中官苗逵督师延绥,檄大同、宣府卒为探骑。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

武宗初立,寇乘丧大入,连营二十馀里。俊遣诸将各帅三千人,分扼要害。俄,寇由新开口毁垣入,将士遽前迎敌;诸将各帅所部拒于虞台岭。俊急帅三千人赴援,道伤足,以兵属都指挥曹泰。泰至鹿角山,被围。俊力疾,益调兵五千人,持三日粮,驰解泰围。又分兵救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俊及中官刘清、巡抚李进皆征还。御史郭东山言,俊扶病驰援,劝惩不宜偏废,乃许赎罪。

正德五年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明年六月贼杨虎等自山西十八盘还,破武安,掠武城、景州,转入文安。都指挥屡败,佥事请济师。乃命俊充副总兵,与参将统京军千人讨之。往来近畿数月,不能创贼。已,朝议调边军协守,贼遂连败。明年三月,众贼败奔登州、莱州。总兵檄俊军菜州,合诸将邀之。贼遂北走,转掠宝坻、香河、玉田,俊急偕将士遏之。帝喜,劳以白金。贼由武清西去。未几,得疾召还。后贼平,实授都督同知。久之,卒。

俊为边将,持廉,有谋勇。其殁也,家无赢资。

(节选自《明史·张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分兵救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
B.又分兵救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
C.又分兵救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
D.又分兵救诸将/或溃围出/或阻山涧/援绝死/诸军已大困/收兵还/寇追之/行且战/仅得入万全右卫城/士马死亡无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本文“嗣世职,为本卫指挥使”是指张俊继承了世袭官职“本卫指挥使”。
B.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是古代两种常用的纪年方法。前者如本文的“正德五年”,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C.“畿”原指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近畿”是指靠近京城周边的区域。
D.《明史》,按记史时间排列,是“二十四史”中的倒数第二部,位于《清史稿》之前,它是一部记载明王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俊有勇有谋。火筛入侵抢掠,张俊既“遣兵”又“分兵”,且亲自率军抵御,傍河扎营,击退了三万多敌寇骑兵。
B.张俊英勇奋战。敌寇乘丧入侵,张俊带伤率军五千解救诸将,但此战终究失利;御史郭东山认为他“扶病驰援”,于是允许他赎罪。
C.张俊功劳显著。因功劳升任都指挥同知,因击退三万多敌寇被提拔为都督佥事,在平定杨虎等贼寇中有功劳被授予都督同知。
D.张俊廉洁自律。作为防守边疆的将领,张俊能坚守廉洁,他去世的时候,家里竟然没有多余的钱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持不遣,逵遂劾俊。帝宥俊,而命发卒如逵言。
(2)起署都督同知,典神威营操练。明年六月,贼杨虎等自山西十八盘还,破武安。
2018-11-27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征授工科给事中,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还朝,历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巡抚赣。诏四方税务尽领于有司,以其半输税监,进内府,半输户部。独江西潘相勒有司悉由己输。汝华极论相违诏。

汝华在赣十四年,威惠甚著,召拜户部左侍郎,掌部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摄吏部事。畿辅、陕西大饥,汝华请振,皆不报。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又割四川、云南等所加之赋以饷之,而辽饷仍不充,天下已不可支矣。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B.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C.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人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D.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半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税收、科举等,长官为户部尚书。
C.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恭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汝华正直敢言。他弹劾郑洛不称职、怕敌人而留祸害,以及将领侵占军需物质;他上奏议论江西潘相不遵守朝廷命令。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反对福王不当做法;有使者到处骚扰,有官员致人死亡,他请求惩处,朝廷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发放军饷,并积极筹措钱财,但是有些官员施政不当,战事不断,导致辽东军饷无法解决。
D.李汝华为政务实。他勤奋、机敏,在朝中没有秘党;他长期在户部任职,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
(2)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
2018-01-14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生而颖异,器量宏深,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擢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巡按陕西,劾总督张珩等冒功,皆谪戍。

柘城贼师尚诏反,陷归德。检校董伦率民兵巷战,手刃数贼,与其妻贾氏俱死之。又陷柘城,劫举人陈闻诗为帅。不听,斩从者协之。闻诗曰:“必欲我行,毋杀人,毋纵火。”贼许诺,拥上马。不食三日,至鹿邑自缢。贼围太康,都指挥尚允绍战鄢陵,败绩。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渍擒斩六百余人尚诏走莘县,被擒。

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林,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为官军所迫,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之,尽歼其众。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夺俸。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给事中夏栻、孙浚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溶遂媒蘖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隆庆元年(1567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兵练而后边事可议。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

邦辅累乞骸骨,不听。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

邦辅廉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抚、按奏其状,诏遣右评事刘叔龙营坟墓。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诗绐曰                                        绐:欺骗
B.贼走太湖,追                           及:赶得上
C.邦辅进攻之,复败,夺俸              坐:因……犯罪
D.为黜振选,内外诸司                    饬:通“敕”,告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都指挥尚允绍战鄢陵                    ②有志力,而又不随以怠
B.①文华还京,奏余贼                    ②犹从师而问焉。
C.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          勇气闻于诸侯
D.①诏遣右评事刘叔龙营坟墓              ②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B.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C.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D.允绍复击贼于霍山/贼围之/兵无敢进邦辅/斩最后者/士卒竞进/贼大溃/擒斩六百余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邦辅在应天做巡抚时,倭寇聚集在柘林,曹邦辅督促副使王崇古包围敌贼,敌贼逃跑到太湖,被官军追上,并在此将贼寇全部歼灭。
B.隆庆元年,曹邦辅担任左副都御史协助处理院务,后来又晋升为兵部右侍郎,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不如紧急练兵,兵练成之后才能谋议边事。
C.曹邦辅与赵文华有矛盾,在攻打陶宅贼众失败一事上,被赵文华奏告,说他避难击易,负有责任,并因此被剥夺俸禄,贬谪到朔州。
D.曹邦辅刚正不阿,清正廉明,曾经弹劾总督张珩,检举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听管束,做官四十年,死后家里没有余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蘖臣。
(2)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
2017-06-21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