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2 题号:61342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人们重视,即人们总是给这种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应该得到扭转。

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主要是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认为不同区域生活的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精神:高地居民的性格是好客和掠夺,原上居民的特性是守旧、呆板和孤僻,海岸居民的性格是勇敢、沉着和机智。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化或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论证。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这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域文明有保守性,也可找到不少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会发现在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一个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革卦”曰:“革:巳日乃孚,元亨。”意思是说,革卦象征变革,在“巳日”(祭祀的日期)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不仅求变,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

不仅对社会有变革的要求,对人的基本素质的培育也有如此要求,要求个体的修养、成长也要求新。同是孕育于黄河文明的典籍《大学》就反复教诲人们要去创造。《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三代文明的发展就具有明显的文明变迁意义。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这对于早期文明的历史过程来说并不算长,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夏代的核心观念是尊崇君主,殷代的观念是尊崇鬼神,周代的观念是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

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就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变革在思想层面上受到“天地革而四时成”的变革精神的支撑。各诸侯国内的变法运动,大都继承这清晰的变革思想。正是这样强烈的变革思想,支撑了长达数百年的变法运动,终于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不管是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等等各个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以往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迟滞或停滞不前,较之欧洲的封建时代要显得特别漫长。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而且也是一种并不恰当的历史比较。这种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超级稳定、迟滞发展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毫无争议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事实上,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而是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创造了体现社会公平的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造了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

黄河文明作为一种农业文明,相对于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来说,没有保守性的文化因素是不可能的。但一种显示了巨大创造力的文化,只注意到它的保守性的一面,显然也是不容观不公允的。

(作者:李振宏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2月04日15版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过分强调大河流域文化、平原文化或农业文明的保守属性,完全源自于黑格尔的影响。
B.平原流域文明的保守性,确实有不少历史例证,但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公允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
C.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继承了清晰的变革思想,最终把行之千余年的贵族制推进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D.求新求变的思想,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也催生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完全否定了黑格尔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全面认识黄河文明中的变革精神。
B.文章引用《周易》和《大学》的文字,证明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既有社会性,又有对个体修养的要求。
C.文章举出了四大发明等例子,可以证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传统所理解的农业社会那种无限依赖于土地所造成的孤僻、呆板和保守。
D.文章承认了黄河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保守性,但是更强调其变革精神,论述客观公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文明的典籍《大学》教诲人们要去创造,甚至要求人们每天求新。
B.夏商周(西周)三代只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却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迁。三代不同的治国原则,决定了其不同的文化观念。
C.过去所谓“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说法,完全无法解释中国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D.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条件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这说明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比西方更优秀。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生对国家认同感高,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职业理想多样化,科学家、军人、教师和医生成为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学生对成功的原因看法积极,有关获得成功最重要因素的调查中,选择个人努力的学生占比最高。

语文、数学、科学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基础。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学业表现良好。从阅读时间看,四、八年级学生每天进行15分钟以上课外阅读的比例分别为74.4%、79.4%。从阅读内容看,学生更喜欢经典名著和近现代优秀作品: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格林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三部作品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朝花夕拾》。

四、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2017年)规定,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保证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为22.5%;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为39.7%。

有22.5%的四年级学生和21.2%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自己学校或班级发生的事情”,25.1%的四年级学生和21.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或几乎不花时间与自己谈心”。15.4%的四年级学生和9.9%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从不认真听自己把话说完”,19.3%的四年级学生和18.8%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要求自己做某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时,从不耐心说明理由”。

探究式教学能力不同的科学教师所教学生的科学成绩差异

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比例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比例
探究水平高的教师探究水平低的教师二者差值探究水平高的教师探究水平低的教师二者差值
四年级科学86.8%77.1%9.7%24.2%11.5%12.7%
八年级物理87.9%62.7%25.2%22.8%7.6%15.2%
八年级生物89.7%82.5%7.2%12.7%6.0%6.7%
八年级地理82.3%78.4%3.9%19.6%14.9%4.7%

(摘编自《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材料二:

“增强学生体质”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全国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近5年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农村营养餐得到落实和践行。上述种种举措,加之全社会对学生体质的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多年来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并使学生体质逐年好转。

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实际上,由于统一中考压力大,5年来初中生课业负担仍未减轻。调查显示,2014年初中生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20分钟的达82.25%,每天在校时间超过7小时的学校比例达70.17%,每周课时数超过35节的学校比例达72.56%。同时,每学期统一考试超过2次的学校比例达76.83%。不少初中学校盲目追求升学率,宣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素质好,不怕考”等错误观念,严重误导学生。

(摘编自杨欣、罗士琰《我国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评估研究》)

材料三:

“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7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没有达标的省份要限期整改达标,这件事不能再耽误了,一耽误就是一代人,必须加快推进。”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人群中,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九成以上的学生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这表明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观。
B.科学家、军人、教师和医生成为学生的理想职业选择;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的,在对成功的原因的看法中,个人努力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C.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数学、科学素养方面的学业表现良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D.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偏少,但是阅读量较大;《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两部经典属于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作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师探究式教学水平与学生科学成绩有密切关系。其中以八年级的物理学科表现得最为突出,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学生差值超过25%。
B.探究水平高的教师,在科学、物理、生物、地理四个学科都比较容易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但要使学生达到优秀水平却比较困难。
C.全国各地开展的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中西部地区农村营养餐得到落实和践行,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多年来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使学生体质逐年好转。
D.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了义务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的地位,并提出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水平标准,这表明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
3.从材料看,我国义务教育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0-01-14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这进一步彰显了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

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在就业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压力。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已经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失业率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几年的就业仍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此外,一些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等需要给予特殊关照。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16日)

材料二:

景气度:8大行业就业市场相对饱和,就业形势较严峻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大行业中,有8个行业CIER指数低于1,属于就业饱和行业。其中,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计算机硬件、旅游/度假业是新晋景气度最差前十行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017-2018年第四季度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大行业

[注]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04指第四季度。

(数据来源于互联网)

材料三: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虽然增长的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会有变化,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一定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前提。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来追求的。但实际上,就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最近20年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显著增加,这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可以预期,随着教育被定位于“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如果能够最大可能地实现就业,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创新,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最终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因此,解决好就业问题,既事关民生,也事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赖德胜《作为宏观政策的就业优先政策》)

材料四: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工作搜寻等方式,影响个人的就业决策。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职业类别,为个体的就业带来多元化选择,能够使个人获得更多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机会,为提高个体的就业质量带来新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3.2%,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并且由于城乡分割、个体差异的存在,在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中的互联网使用率和使用技能都普遍偏低。

(摘编自《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口基数大新增劳动力数量大政策持续发力
B.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C.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存量最大可能就业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D.互联网技术创造新岗位、新职可提高个体就业质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以来,由于措施得当有力,我国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未来几年就业压力仍然是巨大的。
B.由材料二可知,2017及2018年环保、印刷、包装、造纸行业都处在就业饱和状态,就业前景不容乐观:2018年处在就业饱和状态的行业有所增加。
C.尽管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带来相同规模的就业,但不可否认,经济增长是决定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
D.如果提升中老年、女性和农民工等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率和使用技能,这将对他们的就业有一定的帮助,对缓解就业压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3.请结合材料分析,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2020-01-09更新 | 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结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因此,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圈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以及提供文体设施等。所以,面向老年人,需要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尽量保证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扶持引导政策。但我们应对老龄产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材料四:

开展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除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物质养老外,也必须重视文化养老。发展老年文艺事业,是推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文艺的形式对老年世界和人生进行诠释,寻找人类存在和人生发展的根据和意义,将使老年人精神世界得到滋养、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到安抚。

(摘自中国产业网《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但是由于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所以,施行全国统筹,在目前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是统筹资金的大难题;但是经过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之后,这个难题会迎刃而解。
C.材料二的图表显示,从2005年至2015年,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至2050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D.材料二的图表还提醒我们,有必要为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物质、文化等的基本需求,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的一部分功能也要向养老行业转移。
B.政府要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功能,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家务劳动、医疗保健、老人护理,兴办老年食堂、托老所、法律咨询站等服务。
C.医学教育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里增加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教学内容。
D.国家应该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专门负责社区老年成员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3.你的叔叔想跻身养老产业,但由于对行业缺乏了解,有些迷茫。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理解,给叔叔提两点合理建议并说明理由。
2018-12-19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