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6152419
《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已经拉开帷幕,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狂欢的购物节却让人忧虑和烦恼。

“本来今年打算囤点辣椒面和油泼辣子,结果打开某旗舰店,生气了!”10月22日,豆瓣一网友发帖抱怨。截图显示,某品牌天猫旗舰店预售价格三袋55元的油泼辣子此前只售22.8元。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晒出“双十一”价格“不降反升”的商家。被网友点名的品牌包括美妆护肤、宠物食品、衣鞋箱包、日用品等品类,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家知名品牌旗舰店上榜。

除了价格上升,今年“双十一”商家营销或还存在欺诈行为。微博一网友发帖称,某知名消毒液品牌“双十一”预售时悄悄“变脸”优惠限制,为此消费者们自发成立了维权群。

据介绍,该产品10月20日零点开始预售,起初商家宣传前一分钟免定金,未标明其他限制条件;19日23时53分,宣传文案上出现了“限前2 000名”缩小模糊的文字。20日零点一过,该品牌的促销文案迅速改变,“2 000名限额变得清晰,字体变大”。

“这种掐点篡改营销网页文案的方法,严重误导了消费者。”网友张小姐表示,她曾就此向天猫、12315投诉。或许因为投诉者众多,此前在提出投诉要求后,客服会直接开通退款通道。但随后,部分网友收到了拒绝提前退定金的通知,要求“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再一并申请退款。有网友猜测,商家此举是因为其开通退款通道后,预售量一度从20多万降至13万所致。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先涨价再打折或降价,属于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的,属于欺诈行为。

“亲爱的淘宝会员,您有超级红包等待抽取……”夜里1点,上海黄女士依然收到了“双十一”的短信广告。“从10月20日开始,就不停地收到商家的‘双十一’广告,回复‘退订’是最近做得最多的事情。”

离“双十一”到来尚有一周,但广告已先行“轰炸”好几轮,短信、电话、弹窗……促销广告以各种形式密集“攻占”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信息获取的渠道空间,令不少人抱怨“不胜其烦”。

“只要是购买过的商家,似乎都要给我发一条短信。最不解的是有一些旗舰店,我既没有买过商品也没有收藏关注,却依然收到了‘双十一’预售短信。”黄女士感到很纳闷,“到底是谁‘出卖’了我的手机信息?”

“广告本身没有问题,它可以让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屏障被打通,但是‘度’的把握确实值得商家去思考。”从事品牌营销的韩经理认为,对于商家,“双十一”几乎是全年冲刺销量的最后一搏,势必会拿出全力宣传促销,但也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限度。

“双十一”过去是“双十二”,还有来年的“618”,“品牌节”和“品类节”轮番不停歇。各类购物节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考验一个接着一个。消费者本来对缺少诚意变了味的购物节心生不满,如今,购物节名目繁多,缺少新意,更让已经走过十年“双十一”的消费者对它的热情和期待难比当初,对其产生疲惫感和厌倦心理是自然的。

(据新华社,有删改)


狂欢的“双十一”为何让人忧虑和烦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9-23更新 | 37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2】短新闻力求简短,但《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有些地方却用了“闲笔”,如记叙告别仪式时,作者在第4段介绍了港督府的历史变迁。这一段似乎与中心事件关系不大,你认为这一段有用吗?
2020-08-12更新 | 85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适中 (0.65)
【推荐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篇通讯写了什么内容?
2020-10-13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