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6238034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坚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奔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度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 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B.工匠精神追求“精确”,北宋工匠预浩在汴京建造的开宝寺塔就是典型例证。
C.工匠精神在明代非常受重视,蒯义、王世贞、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
D.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的,许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
2.根据材料一,下列成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核心的一项是
A.孜孜以求B.精益求精C.切磋琢磨D.匠心独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长城砖

蔡贡民

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

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

“哦,村长大人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

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

“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

“嘿嘿,”老寿山乜视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父母官,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

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

哗啦啦,门外刮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

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拣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

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长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

“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

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争作长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

“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

“扬名?”老寿山拣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

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

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幅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

(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第③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断进步的主题。
D.“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
2.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2018-04-14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烹饪协会出版的《2018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指出:餐饮市场规模从1978年的54.8亿元升至2017年的39644亿元,餐饮收入总规模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大众化餐饮已占餐饮市场80%以上,“互联网+”餐饮开创新模式,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示范企业示范街(区)不断涌现。

40年间,原本基础薄弱的餐饮行业已经成了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支柱,使国人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注: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比例)为57.5%,农村居民为67.7%。2017年我国城镇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6%和31.2%,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人们将更多的钱用于住、行、教育、娱乐等其他消费,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从市场匮乏到物质丰富,从吃饭难到吃特色,中国餐饮业在竞争和变革中自我更新迭代,完成转型升级。

(摘编自《2018年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白皮书》)

材料二: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纯天然、原生态的诸多美食镜头相比,公众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却不得不面对食品安全不容乐观的现状:屡屡发生的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病死猪肉”、“假羊肉”等食品安全事件,无不猛烈冲击着“舌尖安全”的根基,不仅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生命健康,而且还造成公众对食品安全信心的丧失。如何让“舌尖上的中国”既味美又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受暴利诱惑,不法商家道德沦丧,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肆意造假,致使危害“舌尖安全”的假冒伪劣食品大肆蔓延。重症需下猛药,乱世需用重典。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的形势下,保障食品安全,司法当果断亮剑。

法律是社会的纠偏器,除恶务尽,确保“舌尖安全”,乃司法机关职责所系。刑法修正案(八)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将食品安全犯罪的最低刑罚由“拘役”变为有期徒刑,最高刑罚变为可以判处死刑。“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了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统一了新型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意见,体现了从严惩治的鲜明特点。完善的法律,为依法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扫除了法律障碍。司法机关当重拳出击,激浊扬清,确保公众的“舌尖”能够真正吃上“放心食”。

(摘自“中国法院网”)

材料三:古德伯格是一位为NBA服务的营养顾问。她与体能教练合作,一起确定有利于球员健康能提高竞技水平的营养型食品,区分很细,在客场、更衣室以及训练馆中吃的食物都不一样。

古德伯格已经与7支NBA球队、若干NCAA和MB(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也向个人提供营养搭配方面的咨询。更高层面,美国早在40多年前已推出了全国营养月;日本不仅有全国营养月,还有地方性的营养周,各个学校均配备营养师,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合理的膳食;澳大利亚则在每年的10月进行营养专题推广活动。

搭配合理,也得强调操作合理,一些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做出美味的同时却破坏了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比如,爆炒会破坏蔬菜中维生素的活性,而维生素是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所以,爆炒之后的蔬菜,就不如蔬菜沙拉有营养。还有腌制食品、滋滋冒油的烤串,都是不利于运动人群的东西,所以煎炸的食品少吃。

去年7月28日到8月10日,陈成亮和他的团队对花样滑冰队的8名女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周的控体重运动营养干预,他们将营养物的摄入量精确到了“克”,甚至得用电子秤对食物进行称量,一丝毫都马虎不得。食材的选择更是考究,以7月31日的午餐为例,陈成亮和他的团队为运动员们准备的是:杂粮饭30g,蒸山药50g,炖瘦羊肉0g,橙汁200ml(2/3杯),拌苦菊、穿心莲、小西红柿总计200g。科学饮食是痛苦的,因为它不够美味,但它是成为顶级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摘编自“网易体育”《中国詹皇修炼手册》2019年1月20日)

材料四:

摘自《2018年中国健康调查数据:肥胖指数再度飙升17%》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8.6%,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B.职业运动员要保持健康和较高的竞技水平,要注意营养搭配,也要注意操作合理,像传统的中式烹饪技法,会破坏蔬菜中维生素的活性。
C.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病死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主要原因是不法商家受暴利的诱惑。
D.中国健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重、肥胖的人群在不断增加,逐渐年轻化,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等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成亮和他的团队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进行了控制体重的营养干预,他们将食物精确到克,可见科学饮食在顶级运动员培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B.随着经济的发展,餐饮行业成为了解决就业、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美团外卖、饿了么为代表的“互联网+”餐饮新模式,为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C.材料四青少年吃早饭和吃宵夜的统计中,一降一升,尤其是吃夜宵的占比,随着年龄的增长比重增大,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肥胖等现象的出现。
D.材料三和材料四中,通过对中西方顶级运动员的饮食营养搭配的介绍和普通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的统计,从反面和正面证明了饮食在人们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3.请结合以上四则材料,简要分析如何做到“饮食健康”。
2020-01-16更新 | 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 “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其原因就是当时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
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B.远古时期,“礼”“乐”并存,涵盖了一切;周代以后,“乐”便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C.“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D.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2018-02-15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