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639033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八十五岁时,他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的前三句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3.结合背景知识谈一谈,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具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①书咄咄:晋代殷浩被废职后,心中愤愤不平,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山西中条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③一丘一壑:用班嗣语,指寄情山水,隐居山林,自得其乐。语本《汉书·叙传上》。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病中所见秋天的景色。起句写枕簟变凉,溪堂乍冷,“冷”字的妙处在于写出了身体触觉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B.“断云”句写水面上的风光。漂浮在水面的烟云随黄昏临近渐渐消散,呈现出一幅开阔、苍茫的画面。
C.词的下阕头三句有两个三字句、一对叠词,音节短促,悲愤和自适的情感相交织,后归于“一丘一壑”的自得其乐。
D.这首词表现出辛弃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词的下阕语言简短,却一连化用了多个典故,精微要妙,不着痕迹。
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2018-11-19更新 | 2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2016-11-18更新 | 8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仅任过主簿、知县等职。②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③窣[sū]地,拂地,拖地。窣,突然,出其不意;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只是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B.“窣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官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读者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明言,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草在怨。
D.“嫩色宜相照”与“翠色和烟老”遥遥相对,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词人构思巧妙,词意隽永。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8-11-02更新 | 1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