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2 题号:6835884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②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

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祥禫(xiáng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B.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C.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D.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制中,最高级别考试称殿试,皇帝在朝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生亲自考核,以定甲第。考中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B.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除”。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C.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极尽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
②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文升,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B.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C.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D.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不久后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孝宗,明朝皇帝朱祐樘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教坊,始于唐代,是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D.所司,这里指主管官吏,亦作“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所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018-11-01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遂逮瑞下诏狱。寻移刑部,论死。狱上,仍留中。户部司务何以尚者,揣帝无杀瑞意,疏请释之。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帝初崩,外廷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瑞曰:信然乎?即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穆宗立,既释,复故官。隆庆元年,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徐阶罢相里居,瑞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B.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C.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D.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八月举行,故称“秋闱”,第一名称“会元”。
B.西市,明朝时指刑场,专为处决官吏之用。汉代“东市”亦有刑场之意。
C.晏驾,旧时帝王死亡的讳辞,与“山陵崩”“驾崩”“崩殂”意思相同。
D.隆庆,明穆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忠于君王,受到赏识。海瑞因先帝去世,悲恸大哭,呕吐晕厥;都给事中舒化批评他,皇帝却下诏奖励他;他乞求退休又受到皇帝挽留。
B.海瑞公正无私,坚持原则。徐阶为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批评齐康甘心做别人的鹰犬,为徐阶仗义执言;徐阶被罢相,海瑞查问徐家没有一点宽免。
C.海瑞执政严厉,以身为范。海瑞推行政令像暴风一样凌厉,令下属恐惧,豪强躲避;有关部门官吏懒政惰政,海瑞以身作则,矫正这种不良作风。
D.海瑞刚正不阿,遭人忌恨。海瑞曾因直谏获罪下狱,后皇帝要召用他,都被执政者暗中阻止;戴凤翔、房寰、钟宇淳忌惮他,上疏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
(2)帝怒,命锦衣卫杖之百,锢诏狱,昼夜搒讯。
2022-01-04更新 | 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时太祖操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闻其贤,旋遣还,且加赏赉,有因以超擢者。周荣,字国华,蓬莱人。初为灵璧,坐累逮下刑部,耆老群赴辇下称其贤。帝赐钞八十锭,绮罗衣各一袭。礼部宴荣及耆老而还之。无何,擢荣灵璧知县。二十九年,荣坐事逮讯,部民为叩阍。太祖喜,立擢为知府。由是长史竞劝,一时多循良之绩焉。史诚祖,解州人。洪武末,诣阙陈盐法利弊。太祖纳之,授汶上知县,为治廉平宽简。永乐七年,成祖北巡,遣御史考核郡县长吏贤否,还言诚祖治第一。赐玺书劳之曰:“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尔敦厚老成,恪共乃职;持身励志,一于廉公。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方古良吏,亦复何让。特擢尔济宁知州,仍视汶上县事。其益共乃职,慎终如始,以永嘉誉。”并赐内酝一尊,织金纱衣一袭,钞千贯。御史又言贪吏虐民无若易州同知张腾,遂征下狱。诚祖既得旌,益勤于治。土田增辟,户口繁滋,益编户十四里。成祖过汶上,欲徙其民数百家于胶州,诚祖奏免之。屡当迁职,辄为民奏留。阅二十九年,竟卒于任。士民哀号,留葬城南,岁时奉祀。是时,县令多久任。蠡县吴祥,永乐时知嵩县,至宣德中,阅三十二年卒于任。临汾李信,永乐时由国子生授遵化知县,至宣德中,阅二十七年始擢无为知州。以年老不欲赴,遂乞归。涓县房岩,宣德间为邹县知县,至正统中,阅二十余年卒于任,吏民皆爱戴之。

(节选自《明史循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B.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C.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D.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文中指担任地方官职的县丞,其在县里的品级要低于县令。
B.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多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C.叩阍,指中国古代平民或案件当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诉冤屈。
D.乞归,同“乞骸骨”。指古代官员到年龄交还官职,正常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重视吏治,树立榜样。太祖对周荣这样有才能、得民心的官员不计小过,提拔褒奖,从而在官员中形成了守法勤政之风,循吏辈出。
B.成祖也重视吏治,赏罚分明。成祖对史诚祖这样政绩第一的循吏大加褒扬,迅速提拔;面对张腾这样贪污暴虐的墨吏则果断处置。
C.循吏勤政爱民,深得民心。循吏对百姓有惠政,百姓爱戴他们。循吏有小过,百姓为之奔走说情;循吏要调任,百姓极力挽留。
D.地方循吏升职缓慢,灰心丧气。当时有很多任职年限超过20年的县令,譬如李信,被升迁为知州时,已兴趣索然,不愿升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太祖操重典绳群下,守令坐小过辄逮系。
②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
2022-07-24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