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70634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诗歌中一种不可忽略的修辞技巧——示现

江 锐

示现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佛学,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说文解字》:示,显示;现,相也。“示现”二字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显示出现象(景象、人象、物象、事象)使读者能“看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解释为:“示现是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偏还在眼前一样;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的事情说得真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其最根本的特点是反向地通过他地他人对此地自己的思念来更加突出此地自己对他地他人的思念,从而更加强烈地表达诗歌主人公委婉深沉的思想感情。

示现修辞技巧也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思乡怀人、爱情闺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常常使用这种技法。这种技法常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想象式示现。屈原《湘夫人》一诗用浪漫主义笔调表现湘君对佳人(湘夫人)思念等待、执着深厚但又相约无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诗人在第二段“沅有芷今澧有兰,思公子今未敢言。荒忽分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用“望”“观”两个视觉动词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却不敢明讲,心神恍惚地遥望远方,凝神谛视着江水慢慢流淌,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思恋之深。明确了这段中示现技巧的使用,也就明确了整首诗歌表述主体由一、三、四三段的湘君而突然转换为第二段的湘夫人的原因。行文上也就使第三段的叙写顺理成章:湘君“闻佳人今召子,将腾驾兮偕逝”,“逝”在古代的准确意思是“离开前往而一去不返”,也就是说湘君哪怕是幻想中听到佳人召唤,也驾车飞奔前往而决心一去不复返。于是湘君用荷、桂、辛夷、杜衡等芳香酉草装饰爱巢新房;内容上也就交代了诗人正因为深信“佳人”(楚君)深深思恋自己而自己更加思君忠君。可以说,示现这一技巧的使用几乎带活了整首诗诗意和思结的流动;同时,读者了解了这一修辞技巧的妙用,也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诗人爱国忠君的程度及其内在原因。二是联想式示现。周邦彦《苏幕遮》一词上片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以旅居地长安雨后天晴的生机盍然、盛春时节的空气清新铺垫反衬下片的“故乡遍,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羁旅愁思及思乡怀人之情。其实这也是思乡怀人诗常用的一种套路。而“词家之冠”周美成却别出一格,在词的结尾却意犹未尽地再写道:“五月渔邱相忆否?小样轻舟,梦入芙蓉浦。”在深沉的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的情感基础上,又联想起自己身在家乡划乘小楫轻舟漫入芙蓉,一问渔郎是否记得,一念自己他乡入梦,这种似梦非梦、似真实幻的联想式示现将思乡怀人的深沉无奈情感推向高潮。

附带说明,想象式示现和联想式示现的区别在于,前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后者往往以现实生活中已经过往的场景作为示现的凭借。简单地说,前者以虚拟的未来为凭借,后者以真实的过往为依托。

还有一种是梦境式示现。白居易《长恨歌》本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作者不直接正面叙写玄宗对贵妃杨玉环的相思、苦恋和悔恨,却罕见地用大量笔墨(三十句),以玄宗梦境的方式着力写“太真”(玉环)仙子对“汉皇”(玄宗)的相思苦恋,从而反向表达“汉皇"对贵妃的相思悔恨之“长”之“重”之“痛”:“太真”仙子闻听玄宗来使的惊魂,揽衣推枕的徘徊,花冠不整的慵懒,思泪纵横的寂寞无奈,犹如带雨梨花的凄苦面容,含情凝睇的幽怨目光以及临别来使的托物寄词。诗歌中白居易将这一梦境式示现技巧运用得不落痕迹而且十分纯熟。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而现今教材和传统教学淡化甚至回避了对这一技巧的解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诗歌阅读和教学的一大缺憾和损失。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现”的字面意思就是显示出现象使读者能“看到”,最初来源于佛学中的菩萨在度化众生时针对众生不同的情况,变换着显现不同的身形来教化众生以解脱轮回之苦。
B.陈望道认为,示现其实就是一种委婉曲折的反向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以想象、联想、梦境等方式把并不可能看到的事情和场景说得如见如闻,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
C.《湘夫人》第二段写湘君想念等待湘夫人,却以想象的方式反向写湘夫人深深思恋“我”(湘君),从而更加曲折含蓄地凸显湘君对湘夫人的思恋之深,这就是想象式示现的运用。
D.示现往往与联想、想象、虚写等修辞技巧结合使用,在思乡怀人、爱情困怨、怀古赋旧主题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这种修辞技巧。它一般以想象式、联想式和梦境式三种方式呈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联想式示现、想象式示现、梦境式示现三种方式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的追述的示现、预言的示现、悬想的示现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
B.想象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或尚未实现的场景即虚拟的未来作为示现的凭借,联想式示现往往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过往作为示现的依托。
C.玄宗现实中相见相恋贵妃不得,诗歌便赋予玄宗以梦境的方式来表达他对贵妃死后的相思、苦恋和悔恨,这种梦境式示现运用不落痕迹且十分纯熟。
D.示现这种传统的诗歌技法在很多古诗乃至现代诗中都大量而创新地运用,我们的诗歌阅读和诗歌教学很有必要对这一传统技法作出基本的解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诗歌中的诗句全都运用了示现修辞技巧的一组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及至春来还怨春。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徐再思《【越调】凭栏人·春怨》)
③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张孝祥《念奴娇·风帆更起》)
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⑤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晓光《那就是我》)
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实用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绿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______家企业开发出______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结合选文内容,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
3.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你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5.(1)“绿色”一词在选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针对当前互联网现状,一些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站”,你认为这其中的“绿色”一词的含义具体又是指什么?
2018-01-12更新 | 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有。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市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智能网格预报——   从站点到格点的全新变革》)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降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移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采趁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对,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天气预报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的经验“培养”机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对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以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2018-11-12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山水画从诞生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关系。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将佛理与山水融合进行阐发是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而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②中国山水画提供了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儒道佛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这种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③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精神的传承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正本清源”的“源”不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当代的山水画家应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乘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震撼、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及人文精神之美,重建与山水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期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

④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曲高和寡。当代人与山水画的隔膜正在加深,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出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上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选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以形媚道”特点的中国山水画,是受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影响而诞生的。
B.佛教徒们为了将佛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和培养审美感受力,而“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C.儒道佛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将自然之美与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追求统一起来。
D.中国山水画创造了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提供了切人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讲山水画与儒道佛的关系,引出山水画与中国文化精神的关系,最后提出当代山水画家应担负起文化使命的观点。
B.前两段讲山水西受中国哲学的影响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些都是为作者在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C.第一段分三个层次讲儒道佛三家对山水的态度层层递进地阐释了儒道佛对山水的态度,层次分明,引例丰富。
D.结尾段进一步联系现实,指出当代社会对优秀山水文化基因缺乏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文章论述的针对性与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不仅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而且还可以让画家得到审美的愉悦,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B.老庄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有重要影响,历代山水画家中有许多人受其影响,如王维和诸多画僧。
C.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因此山水画精神的传承也决定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D.当代山水画家应努力通过自己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受艺术之美,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之境。
2018-06-1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