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710105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

杜 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 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B.三、四两句诗意在强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C.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D.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教导儿子求学、做学问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语言含蓄蕴藉,余味悠扬。
2.结合全诗,就表达技巧方面谈谈杜牧的“诲子”方法。
【知识点】 杜牧(803-853)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①本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这一年回纥南侵,百姓流亡。②仙掌:汉代建章宫内有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③菰米: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④莓苔:一种蔷薇科植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虏弦开”一语双关,既指回纥挽弓射猎,又指发动军事侵略活动。
B.三、四句绝佳,承“四散”而来,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飞图。
C.前四句写雁之南飞,接下来遥想雁之北归,寄托作者情感,引人深思。
D.本诗风格婉曲细腻,语言清丽而含蓄,代表着诗人的整体创作风格。
2.曾国藩在《求阙斋读书录》中评价本诗说:“雁为虏弦所惊而来,落想奇警,辞亦是以达人。”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赏析。
2020-12-20更新 | 13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长句       杜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流水”“春光”“柳树”,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
B.颈联两句,色彩艳丽,“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
2.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11-27更新 | 1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旗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B.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C.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D.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E.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
2.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用了哪些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18-06-05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